她與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節,朕和她,她與燈,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博一怔,忙道:“就是在靜蘭山那一片。”
張鐸沒有抬頭,“命人測晴雨,岑照要在掘開江州城前面的江堤。”
鄧為明道:“掘江,他要做什麼。”
江沁應道:“淹城。”
說完,他抬頭道:“陛下因該知道,岑照此舉是為了什麼。他深知江上之戰懸殊,劉令無望取勝,這才反取江州。不過百人之力,掘開道口,便可令我十萬大軍,棄追劉令而回救江州,他以何人為籌碼,陛下……”
他頓了頓,懇切道:“臣請您三思啊……”
許博與鄧為明聽完這一席話,不敢輕易開口。
張鐸的手漸漸漸捏緊了圖紙,須臾沉默後,方道:“江州還有多少人。”
許博答道:“不足萬三,有一半是婦孺老人,還有一半,是上月底,我軍送至城中修養的傷兵。至於內禁軍,由江將軍和陸將軍統領,數百人,但都駐守城內,此時傳信回去恐怕也來不及了。”
張鐸重複了一聲,“三萬人。”
“人”對於張鐸而言,並不重要,尤其是殘命無能的人,對這些人悲憫,無異於跪在觀音前懺悔,都是假善而已。所以,正如他所自知的那樣,只要席銀死了,他的眼前就只剩下城池和江河了,即便江水灌城,次年修繕,遷戶,仍得以重建。所以這三萬人,根本就是該棄的。
“去把黃德截住,令他不得返回江州。”
他說完這句話,江沁長噓了一口氣,肩塌身疲,一頭虛汗地跪坐下來,仍竭力呼道:“陛下英明……”
然而,張鐸聽了這“英明”二字,忽覺得從心口處猛地破出一陣前所未有的心悸痛,瞬時牽動身上所有的舊傷,翻攪肌膚和血肉,可他茫然不知,此痛究竟因何不能壓隱。
**
江州業已春深。
席銀穿著一身青灰色的衣裳,坐在草蓆上扇爐火。
張平宣就坐在離她不遠的地方,散開的頭髮,用一根布帶隨意地束在耳旁,身上一樣飾物都沒有戴,寡素著臉,挽袖在木盆邊漿衣。但畢竟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加上月份大了,此時額頭上滲著細細的汗,她也沒顧上擦。
席子放下蒲扇,從自己的袖中取出一張帕子,走到張平宣身邊遞給她。
“殿下擦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