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寥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汝劍即汝佛,大明,長生以後,江天寥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這個道理。”
對於梁瘦民這個說法,蘇彧還是認可的,也多少有些感悟。
蘇彧雖然學問低,但修行精深,還是能識得好歹,梁瘦民能有這番見解,可不是什麼掉書袋子,由儒入道的書生不少,這位老儒恐怕修為不淺。
“老者高齡?”
道不言壽,釋不言姓。
蘇彧這樣很不禮貌,但梁瘦民不介意,他以儒生自居,自然不在意這些,只是撫須笑道:“不敢稱高,虛活184載而已。”
“結丹?不太像。”
如果梁瘦民是結丹期的修士,蘇彧不會沒察覺到,畢竟面前這位並無真氣,梁瘦民含笑搖頭,說道:“非道也,佛也。”
“難怪。”
金丹大道講究性命雙修,而修佛講究去命歸性。
因此,道家結丹之後,命功雄厚,先天一炁如同夜空中的火球,無比耀眼。哪怕有藏身的法門,對於蘇彧來說,也不至於看不出門道來。
而佛家舍利子後,卻將一切命理收納於舍利之中,本身軀體已成虛相,外在不會有絲毫氣息洩露,所以蘇彧看梁瘦民,起初只認為是普通的老儒生。
蘇彧談興不高,但梁瘦民卻很感興趣。
他向蘇彧問道:“蘇真人認為佛道兩門,孰優孰劣?”
蘇彧瞥了梁瘦民一眼,複述著課堂上的丹道源流:“金丹大道乃萬法正統,自長生革命起就有公論,而佛門自宋以來,千年間幾無進展,到了近代才有一批高僧出世。”
“而金丹大道,上承《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道德經》、《列子》、《莊子》等道家之精華,自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起始,到張伯端著《悟真篇》丹道於宋元之際蓬勃發展。”
“至嘉靖年間《性命圭旨》刊行於眾後,可謂數千年大道栽培,終於開花結果。”
“《太乙金華宗旨》刊行,可謂直指丹道根本。”
“前人盡說奧妙。”
“國師傳下張至順道長的《炁體源流》,也意在為後人修道省去數十年探訪之功。”
“炁化三清。”
“體能載道。”
“源為先天道統。”
“流為老君法脈。”
“《炁體源流》這書好,書名最好。從《悟真篇》開始,先祖師都是務求將丹道講清楚,講明白,沒有半點藏私。”
“金丹大道數千年添磚加瓦,才有今日。”
“佛門如何相提並論?”
“若非長生革命期間,禪宗、密宗、大乘、小乘,各派佛法由朝廷強力推動整合,如今都不會有佛修這一條路。”
“也因為理論不完善,體系不完整,佛家修行,都是跳著來的,連一步一個腳印都沒有。”
“大道是否殘缺,你自己修行豈能不知?”
蘇彧很不客氣,梁瘦民也不在意,因為事實的確如此,自宋以來,佛法式微是事實,否則當年姚廣孝也不會在編撰完《永樂大典》後就去振興佛門了。
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禪宗沒了頓悟,惠能之後再也沒有七祖八祖,少林寺比起佛法,禪武之路走得更歡。
佛家好開方便之門,淨土宗大行其道。
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誰還願意參詳佛經佛法?
真正修持佛法的高僧卻是千年未見,直到近代的虛雲法師、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弘一法師、南懷瑾大師這一批人出世,佛法才稍稍振興。
“佛修確實不如金丹大道完善,可蘇真人認為,佛修是否有可取之處?”
梁瘦民淺笑承認不足,再次發問。
蘇彧皺眉,想到了與青山竹真的一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