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章 諸神退避、百無禁忌,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聖德,齊敬之這個沒有家族傳承的山野少年自然是聞所未聞,一時間竟是聽得入了神。

就聽驪山廣野繼續道:“叛軍大舉攻入王宮,身負護衛之責的武臣石之紛如一夫當關、死鬥不退,最終戰死殿前、血灑石階,而寵臣孟陽則換上襄王之衣、臥於襄王之床,被蜂擁而入的叛軍亂刀砍死在王床之上。”

“都是忠臣義士啊!”

齊敬之感嘆一聲,又忍不住好奇發問:“襄王最終可脫險了?”

他雖然這樣問,但心裡其實對那位襄王的下場並不看好,否則驪山廣野這廝再如何膽大,也不至於敢公開談論這種事。

尤其那位襄王倒行逆施,明顯犯了眾怒,連宗室們都公然站到了叛軍一方,其餘官員將領更是好似消失了一般,從頭到尾只有那三個襄王的心腹屬臣在勤王護駕,以至於這場叛亂順利得有些不像話。

驪山廣野聞言,果然搖了搖頭:“襄王腳上有傷而無鞋,身軀藏好了,腳丫子卻露了出來,終為叛軍所弒。再之後,叛軍便擁立了王孫毋知。”

“王孫毋知乃是姜齊宗室,按照大齊先王世系,莊王生嫡長子厘王和次子夷仲年,厘王又生襄王,王孫毋知便是夷仲年之子,也就是莊王之孫、厘王之侄、襄王之堂兄弟。”

“姜姓、齊氏、名毋知,因為身上流淌的莊王之血而尊貴顯赫,故稱王孫毋知。”

“厘王在位之時,雖說襄王才是無可爭議的太子嗣君,但王孫毋知這個王侄卻最受厘王寵愛,一應儀仗用度都跟襄王這個王太子等同。故而襄王登位之後,對王孫毋知極盡打壓之能事,卻沒想到自己最終還是死在了此人手上。”

聽驪山廣野這個王、那個王地扯了一大通,齊敬之漸漸品出了一些滋味,忍不住猜測道:“王孫毋知連個王號都沒有,想來也沒能笑到最後?”

驪山廣野又是點頭:“王孫毋知弒王奪位、根基不穩,在位僅僅兩月就被亂臣殺死。再之後,同樣是襄王堂兄弟的桓王聞聽噩耗,急忙自海外趕回,方才撥亂反正、中興大齊。”

“原來是這樣!”齊敬之忍不住感嘆一聲。

對於驪山廣野最後提到的桓王,齊敬之倒是還算熟悉,因為即便是他這樣的小縣山民,也是自小就聽著這位先王的昭昭盛名長大的,只是沒想到桓王登位之前還有這樣的曲折。

“嗯,桓王是襄王和王孫毋知的堂兄弟,這就意味著姜齊正統從一房轉移到了另一房,原本的嫡脈淪落成支脈,從前的小宗一躍而成大宗……”

“嘶……難怪驪山廣野提起襄王和王孫毋知時非但毫無避諱之意,甚至還有些眉飛色舞、興高采烈。哼哼,這廝一心想著分宗另過、再起爐灶,有朝一日以驪山氏小宗壓過酈氏大宗,想必心裡對桓王羨慕得緊了!”

齊敬之心裡轉著這樣的念頭,看向驪山廣野的目光就變得饒有深意。

見狀,驪山廣野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了,連忙打了個哈哈:“哎呀,小弟一時口快,沒能收住嘴,竟是離題萬里了!”

“咱們還是說回石之紛如吧,此時再回頭看看王孫毋知弒殺襄王的那場叛亂,最終得利的除了桓王,其實還有石之紛如。”

“在保護襄王而死的三個屬臣之中,僕臣費和寵臣孟陽固然是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然而前者向叛軍詐降從而獲罪於宗室,而且身份也太過低微,後者冒充襄王,身著王者衣、死在君王床,同樣犯了大忌諱,所以這二人在事後都被打上了種種罪名,被視為奸佞倖進、蠱惑君王的詭詐小人。”

“也唯有武臣石之紛如什麼多餘的事情都沒做,始終堅守本職,在眾目睽睽之下慷慨戰死,乃是毫無爭議的盡忠死節之臣,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尊崇。在這種情形下,石之紛如碧血不幹、英魂不昧,竟而成了殿前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俠骨槍魂江湖路

洛驚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