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章 先王之政、先民之德,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時,面對山水相爭、劫波遠蕩的兇險局面,但凡應對稍有失當,便是個天翻地覆、城毀國滅之局,故而最有效的法子還得是降龍伏虎、一體鎮壓。”

聞聽此言,齊敬之心頭便有一道靈光閃過:“對虎誦經?福崖寺?”

“不錯!福崖寺這些年香火鼎盛、聲勢日隆,號稱大齊第一禪林,連國主都多有優容賞賜,還不是和尚們用坐鎮東繡嶺石甕谷的功績換來的?”

驪山廣野肯定了齊敬之的猜測,語氣中有幾分罕見的滄桑:“嘿嘿,對虎誦經、一言不發、對碑顧影、食書自肥……世人都讚歎福崖寺四大高僧悟道成痴,卻不知背後藏著多少心酸血淚!”

“後頭三位且不提,真猷禪師最愛弘法佈道,看見猛虎不願聽經,尚要強按其頭,如今卻常年深居谷中石室,連寺中多數後輩弟子都是隻聞其名、難睹真容。這等明顯違逆性情、有礙道途的反常之舉,又豈是輕飄飄的‘閉關’二字就能含混過去的?”

聽到此處,齊敬之不得不承認,自己頭一次被驪山廣野這廝以言語唬住了。

相應的,少年心裡對於大齊朝廷的看法,對於福崖寺的看法,也隨之被推翻了大半。

與大齊歷代先王和福崖寺眾僧相比,他齊敬之在洵江上出的小小風頭委實不值一提,便是距離所謂的“龐眉第二”也同樣天差地遠。

齊敬之心裡這樣想,嘴上卻是嘁了一聲,看向驪山廣野的目光裡滿是嫌棄:“口口聲聲說真猷禪師修為精進、石室閉關的是你,信誓旦旦說他閉關其實另有隱情的也是你,以後若是再像這樣話說半截、不盡不實,可就休怪為兄不客氣了!”

原本有些忘形的驪山廣野連忙一縮脖子,因為生得圓滾滾、脖子本就不大明顯,這下瞧著更像是曾經那條赤火胖魚了。

此時此刻,兩個少年因為這場即興而起的深談,不知不覺間早已放緩了馬速,任憑斑奴和驪駒在官道上緩緩踱步。

驪山廣野見齊敬之並沒有真要追究的意思,便接著方才的話頭說道:“除了天齊淵和繡嶺這兩處龍潭虎穴,王都的東面還臨著一條淄河,西面也靠著一條系水。”

“近些年天齊淵五泉並出,被朝廷宣揚成難得的祥瑞,藉助百姓的祈福和祭祀加強了鎮壓,然而淄河與系水的水量同樣在大漲,對王都人道的侵蝕愈發劇烈。”

“我那位精研《水經》的族兄生逢其時,可不就深得國主看重了?小弟若是不分宗出去另謀前程,怕是此生都要被他強壓一頭。”

“與上頭提到這些禍患相比,區區稷山不過是繡嶺餘脈,僅靠一座稷門就能鎮壓下去,還當真算不得什麼了。”

齊敬之點點頭,又不免好奇問道:“那王都北面呢?沒有什麼成氣候的禍患嗎?”

“北面?王都之北其實有一小段淄河的河道,河對岸乃是一座山丘。因為山丘的南面、東面被淄河營繞而過,因此便叫作營丘。”

“大齊立國之初,先王看中了營丘的地利,在上頭興建了大齊的第一座城池,也是大齊最早的國都。先民們倚靠山勢、據險而守,熬過了最為兇險艱難的一段歲月。等真正站穩腳跟之後,那座山上王都漸漸不敷使用,更無法真正承擔起一國都城的職責,先王這才將國都南遷到了現如今的位置。”

“至於營丘山城,就成了先王們的陵寢所在,因此改稱營陵。營陵是大齊最早開拓的地盤,下頭的地脈又被先王們壓得死死的,頂多滋生些魍象之類的小精怪,每年由禮部牽頭清理一遍即可高枕無憂。”

齊敬之聽得心頭一動,不由暗道:“這不就是韋兄辭官前的差事麼?天地玄鑑裡可還存著一具魍象屍呢。”

略作沉吟之後,少年又開口道:“連營陵都無法徹底杜絕精怪的滋生,王都城池偏又鎮壓和吞噬了難以計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修真界苟道長生

作者名好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