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4章 遊神御氣,嚼龍,屠龍氏,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可。」
「傳說之中,在無比古老而不可考證的年代,有許多極為強橫的先天生靈,一生下來就能入野遨遊,乃至於闔族都棲息其中,如今那些只能在無極之野裡找到的異種多半就是先天生靈乃至它們的後裔,而人族這類後天生靈就要孱弱得多,非得歷盡艱辛、修行有成才能有如此機緣。」
聞言,齊敬之對無極之野更生嚮往,同時也對其門檻之高頗覺驚駭,若是以能否入野遨遊為標準,說不得第五境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強者。
念及於此,他當即疑惑問道「我曾聽丁承禮言道,他入野遨遊數十年終於積蓄足夠、得以點燃道火,這豈不是說他在進入無極之野時遠未第四境大成?這又是如何辦到的?」
聽見少年這話,琅琊君不由得輕輕頷首,神情愈發肅穆「我方才所言乃是無盡歲月之前的情形,至於如今的修士麼,就必須要感念道祖、古帝和人皇們的無上功德了!」
「傳說之中,道祖憐憫後天生靈成道艱難,向無極之野中的靈性之源發下道誓,許眾生萬族於心頭開闢無何之鄉,可通往無極之野。據說這也是世間的第一道無極道誓。」
「一旦心相這類更接近真我本性的東西被生靈孕育出來,便會提前受到靈性源頭的牽引,先行降生於心頭的無何之鄉,再經由無何之鄉進入無極之野,一旦往來次數多了,連帶著留在外頭的身軀也會漸漸褪去凡胎。」
聽到這裡,齊敬之不免驚歎於道祖的法力和慈悲,但同時又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如此一來,入野的門檻確實大大降低了,連第二境顯化心相的修士也能前往,可是無極之野當中有許多或神異或兇惡之物,譬如那些先天生靈及其後裔,若是第二境的修士貿然進去,只怕……」
鄭仙聞言頷首,讚許道「你說的不錯,心相才顯化時,便如初生的嬰孩一般,幾無自保之力,若是進入無極之野,其兇險之處自不必提,別說第二境的修士九死一生,便是第三境、第四境都務須小心謹慎。」
這位琅琊君略作停頓,忽而話鋒一轉問道「齊敬之,你可知道我大齊各處的天帝廟內供奉何人?」
身為大齊子民,齊敬之自然知曉,當即開口答道「據我所知,大齊天帝廟所供奉的主神乃是帝江、帝鴻以及巢帝,帝鴻氏居中;後殿供奉的是姜族三位聖王,太嶽聖王居中;前殿供奉的則是燧皇、伏皇、炎皇三位人皇,因為炎皇乃是姜族之祖,故而居中,燧皇居左,伏皇居右。」
琅琊君點點頭,微笑言道「不錯!這些古帝、人皇和聖王於天地和人族皆有大功,今日鄭某也不一一贅述,只揀選其中與第三境修行有關聯的談一談。」
「帝鴻在成帝之前乃是人族的軒轅聖皇,也就是有熊氏,有感於無何之鄉與無極之野界限模糊,眾生靈性失了庇護,容易遭外魔侵襲,便仿效道祖發下無極道誓,於眾生萬族心頭的無何之鄉落下無窮之門,也喚作無垠之門,作為通往無極之野的唯一門戶。」
「有了這道門戶,一來無何之鄉變得更為安全,二來世間眾生還可將無窮之門作為返回無何之鄉的道標,大大降低了入野迷途的風險。軒轅聖皇憑此大功德,被眾生萬族尊為帝鴻氏。」
齊敬之忍不住輕嘆一聲「今日方知這位古帝的聖德!」
鄭仙亦是鄭重點頭「所謂帝鴻氏,就是如頭雁一般的帝者,為眾生指引歸鄉之路!」
他略作停頓,接著講述道「巢帝,也就是大巢氏,有感於人族低境界修士在無何之鄉中無所憑依,入野遨遊時又死傷太重,乃禱於無極之野,許人族修士於無何之鄉仿鳥築巢、構木為屋,為自身靈性乃至心相的居所。」
「這巢屋演化到今日便是靈臺
,人族修士的心相登上靈臺,俯瞰無何之鄉、遠眺無極之野,自可明心見性、增長道行,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