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2章 週六,落晴鳶,醉落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消費下滲”,依靠舉債的消費無法持續,錢都被花掉了,沒有形成未來更高的收入,債務負擔只會越來越重,居民債務居高不下,就很難抵禦經濟衰退,尤其是房產價格下跌所引發的經濟衰退。像美國那樣由房價下跌引發大量按揭違約,並觸發衍生品連鎖雪崩,再透過金融市場擴散至全球的危機,在我國不大可能會出現。要化解居民債務風險,除了遏制房價上漲勢頭以外,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於提高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鼓勵他們到能提供更多機會和更高收入的地方去工作。

過去40年間,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明顯擴大,主要表現為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這都與人口流動受限有關,若人口不能自由流動,被限制在農村或經濟落後地區,那麼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就會拉大,地區與城鄉間的收入差距也會拉大。目前我國人口流動仍然受限,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推動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模式是重要因素之一。重土地輕人,民生支出不足,相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利於外來人口在城市中真正安家落戶,不利於農村轉移勞動力在城市中謀求更好的發展。要想平衡地區間的發展差距,關鍵是要平衡人均差距而不是規模差距,理想的狀況是達到地區間人均意義上的平衡,而要實現這種均衡,關鍵是讓勞動力自由流動,人的收入不僅受限於效率和技能,也受限於所處環境,而正是那些看上去低技能的服務業工作,支撐著大城市的繁華,也支撐著所謂“高階人才”的生活質量,如果一個城市只想要高技能人才,結果多半會事與願違:服務價格會越來越高,收入會被生活成本侵蝕,各種不便利也會讓生活質量下降,“高階人才”最終也可能不得不離開。城市規模擴大和人口密度上升,不僅能提高本地分工程度和生產率,也能促進城市與城市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分工,各地區發展符合自身優勢的經濟模式,互通有無,整體效率和收入都會提高。假如用地指標可以跟著人口流動,人口流出地的用地指標減少,人口流入地的指標增多,就可能緩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要讓建設用地指標流動起來,首先是讓農村集體用地參與流轉。城市化的核心不應該是土地,應該是人,要實現地區間人均收入均衡,縮小貧富差距,關鍵也在人,要真正幫助低收入群體,就要增加他們的流動性和選擇權,幫他們離開窮地方,去往能為他的勞動提供更高報酬的地方,讓他的人力資本更有價值,同時也要允許農民所擁有的土地流動,這些土地資產才會變的更有價值。要讓市場力量在各類要素分配中發揮更大作用,讓資源更加自由流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十幾億人在40年間擺脫了貧困,大大縮小了全世界70億人之間的不平等。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雖然收入差距在拉大,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也在快速上升,社會對貧富差距的敏感度在一段時間之內沒有那麼高。在經濟增長減速時,社會對不平等的容忍度會減弱,貧富差距更容易觸發社會矛盾。累積的貧富差距一般遠大於每年的收入差距,因為有財富的人往往更容易積累財富,資產回報更高,可選擇的投資方式以及應對風險的手段也更多。當經濟增速放緩,新創造的機會變少之後,年輕人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而其父母的財富優勢也變得更加重要。收入差距不可能完全消除,但社會也無法承擔過大的差距所帶來的劇烈衝突,因此必須把不平等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影響不平等容忍程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增速,因為經濟增速下降首先衝擊的是窮人收入,另一個影響不平等容忍度的因素是人群的相似性,家庭概念也會影響不平等的容忍度。

我國的城市化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4年之前,鄉鎮企業崛起,農民離土不離鄉,城市化速度不快;第二階段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鄉鎮企業式微,農民工進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仙的我被全人類直播

江上常青樹

凡人開道

菸絲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