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末日起源
爆發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九章 末日起源,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爆發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在之前從“大傷口”中獲得過有關“記錄者”過去的碎片,大致講述了“記錄者”從一個四處散播文明種子的文明轉變為了“滅絕者”文明的歷史。
這段碎片對於“記錄者”的起源僅僅只是一筆帶過,直接從他們的太空時代開始,讓李文淵誤以為“記錄者”的起源平平無奇,就如尋常的太空文明那樣。
但是這個現在能夠監視無數星系、做到部分“創世之力”的文明,他們的開始怎麼可能會普普通通?
這塊被拼湊而出的“末日預言碑”就記錄了“記錄者”不同尋常的“起源”。
李文淵覺得如果這種“起源”要有名字的話,估計會被命名為“末日災星”。
“記錄者”誕生於“摘錄者”之後,卻又與“摘錄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那些細菌屍體落入了某些原始行星之中,成為了生命誕生的根源之一。
很難想象那些細菌屍體中的基因物質經過了怎樣的變化,才形成了另一種生命起源,而且還是一種“超速進化”的起源。
中央的恆星因為“摘錄者”的關係而變得不再穩定,按理來說這種恆星的壽命是不足以支撐生命完整演化的,會在那之前就超新星爆發毀滅一切。
然而“摘錄者”的基因之中可能有著一部分他們沒有管的“現實程式碼”起到了作用,讓星球上的生物進行了快速進化,在超新星爆發前形成了文明。
按照“末日預言碑”上的記載,和“記錄者”幾乎同步進入前太空時代的文明有四個,而且他們都在同一個星系。
如此茂密的文明演化很顯然不應該是自然能夠形成的,這多半是“摘錄者”的某部分能夠決定起源的“現實程式碼”在起效。
這些文明在進入太空時代前就注意到了不穩定的恆星,並且在他們僅有的對星系中其他無人星球上的外星勘測中,他們發現他們是運氣比較好的那一批,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正好躲過了恆星劇烈動盪期造成的大滅絕事件。
然而他們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的科學家發現中央恆星似乎已經到達了極限,要不了多久會產生真正的超新星爆發,讓他們發展出的文明毀於一旦。
這些文明開始想盡辦法逃離,那時的這裡還沒有超空間航道,一艘飛船可能需要花上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最近的恆星系,還不能確定那些恆星系中是否有合適的宜居星。
但是就算如此,他們也必須繼續下去,因為這樣的“天災”是他們當前完全無力抗衡的。
而後包括“記錄者”在內的當時的文明們都不得不做出了殘酷的抉擇,在超新星爆發前他們能夠生產的“火種飛船”實在有限,他們只能“選”一部分人成為新世界的開拓者。
剩下的絕大部分人,則會成為世界末日的陪葬。
看到這裡時,李文淵又有了一種強烈的既視感。
“記錄者”的這種末日起源,和銀河中的“火種聯盟”的起源也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
都是因為外因,不得不放棄他們的母星,以及文明中的大多數人,讓少部分文明的火種去艱難地重建文明。
甚至於“火種聯盟”的“起源”還要更“平和”一點,因為他們遇到的“外因”是因為某種原因自閉的“沉默者”,沉默者並不會毀滅他們的星球,僅僅只會將他們打落回土著時代,並封鎖科技。
雖然對於一個星際文明而言這也是巨大的打擊,卻並不會有生命危險。
事實上後來的“火種聯盟”也去看過他們的“母星”,雖然那裡的已經是一群和他們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人,卻仍然有著與他們血脈上的聯絡。
但是“記錄者”所遭遇的是更為絕望的“末日起源”,“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