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節,贈你一夜星空,皎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個人沿著校園的綠茵道走到了初中部教學樓前,角落的幾個班傳來老師們激昂慷慨的上課聲。
初中部的這棟教學樓共五層,外觀方方正正,有著敞開式的走廊,活像一大塊“l”形積木插在地上。這棟教學樓修建於上個世紀末期,至今也有二十餘年曆史,有些跟不上時代,一層樓僅可以容納八間學生教室和一間老師辦公室。在“l”的短臂上,有兩間學生教室;在長臂的那一側,有六間學生教室和一間教師辦公室,同時,長臂的兩側各有一部寬闊的樓梯;衛生間則在長臂的盡頭。
李澤文拿著警方的照片進行對比,最後在當年潘越墜地之處停了下來。
“潘越就是在這裡身亡的?”
郗羽沉默地點了點頭。
“你親眼看到的?”
“……是的,當時我做值日,在教室裡打掃完衛生才準備回家,我下到二三樓的時候,聽到有人在尖叫,我跑下樓……就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潘越。”
李澤文的視線落到花壇裡的那束已經完全乾枯的百合花上——風格和花壇及其不協調。
“這花是你拿來的?”
郗羽輕聲說:“……嗯,我前幾天來了學校一趟。”
在初中部教學樓面向操場的那一面,有一片比較寬闊的空地。空地上整齊地排列著兩排橢圓形花壇,花壇間相距七八米,裡種著矮小的花木,中央則種著挺拔的香樟樹,香樟樹之間相距七八米,它們有著茂密的樹冠,像一排年輕的哨兵,給教學樓帶去了綠蔭。
周翼仰頭看了看:“這些樹不小。”
“是的,因為校園真的很有些年頭了。”郗羽雖然只當了不到一年的二中學生,但該知道的總歸是知道的,“二中建校百年曆史了,這些樹起碼有六七十年樹齡。”
李澤文側目看向郗羽:“當年的香樟樹有這麼大嗎?”
“大小好像差不多,”郗羽查了查手機,“資料裡說香樟樹過了三十後生長速度就會放慢。我們的教室在頂樓,香樟樹的樹冠就在教室旁,坐在窗邊的同學甚至一伸伸手都能摸到一兩片樹葉。”
李澤文說:“這兩排大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沒有直接的目擊證人。”
周翼站在樹下開始估算:“我估計學生教室的淨高大約為三米五到三米六,層高約四米,五層教學樓的高度約為二十米,教學樓本身從地面上抬高了半米,所以在教學樓的樓頂大約高度是二十一米。這些香樟樹略矮一點,我估計十八九米……”
“對,”郗羽接過話端,“最外面的一排香樟樹距離教學樓大約二十米,要看清屋頂發生了什麼,至少要站在一百米開外的地方再抬頭看。”
潘越跳樓一事發生在春夏之交的五月,此時香樟樹枝繁葉滿,具有很好的遮蔽視線的作用,簡單的射影幾何就可以完美解釋。而且當時的學校裡也沒多少人,可以看到初中教學樓屋頂的人就更少了。
潘越出事的時候是放學後四十五分鐘,基本所有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都離開了學校,初中部大樓裡只剩下初三年級的學生,他們都在一樓;潘越墜樓的地方恰好在初三·四班的教室外幾米遠的地方,位於花壇和教室之間的空地上,於是,初三·四班的學生們成為了這次事故的第一目擊者。
李澤文略微點了點頭,拿出手機將教學樓的全景拍攝下來,又轉身看向遠處的角落。
“那幾個是垃圾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