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公主出城,閃電小兵,戰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九十四章 公主出城

在接獲了天子發來的詔書之後,各地的勤王之師陸續出發,向著汴梁趕去。

為防止宋國的援軍入城,華夏軍不停地建築營寨,直到綿長的連營幾乎將整個汴梁城包圍在中央,而在汴梁東南方向的營寨裡面,也留下大量騎兵部隊,準備應對遠來的敵人。

修築營寨的工作,不僅是由華夏族的戰士來做。大量的宋國民夫被徵發,在屠刀下被迫修建著用來圍困京城的營寨,並在華夏匠師的指導下製造投石機等一應攻城器械,準備用來攻打他們自己祖國的京城。

他們原本都居住在河南平原上,這一馬平川的中州之地,到處都是肥沃的良田,養育著世世代代的漢民。可是此地無險可守的缺陷,卻在今日顯露出來,讓無數漢人陷入痛苦與危難之中。

這一年,是大豐收的年份。無數大宋百姓歡呼雀躍著,慶祝著今年的豐收。可是沒過多久,這些居於中州平原的百姓就會明白,他們的糧食,是給來自北方的華夏族大軍種的。

馬漢一如既往地勤懇工作,將他們的糧食都徵收上來,以供大軍日常需用。華夏大軍圍城所消耗的糧草,都有這些善良的農夫供應,讓他們可以免除後顧之憂,一心一意地圍困汴梁城。

城中軍民雖然恐懼,卻也在趙禎的號召下併力迎敵。守城將領倒也算有能力,居中排程,以三萬多衛士和大批民兵,將整個城池守得如鐵桶一般。

這座汴梁城,因為四周無險可守,因此在建築之時,就極為注重東京城的軍事防禦功能,除了修築了三重城牆並常年派重兵防守以外,還完善了城牆本身的軍事防禦設施。此時雖然還沒有似後世宋神宗時“始四面為敵樓,作甕城及浚治濠塹”,卻也是天下第一堅城,若要攻破,實為不易。

華夏軍倒也從不大舉攻城,只是製造了大量鵝車洞子,向著護城河方向延伸而去。

那是一種下設車輪,上覆牛皮或生鐵皮,形狀如活動房屋的攻城掩體,其狀如峻屋,上銳下闊,許多鵝車洞子前後連線起來,士兵可以從下面往來,從華夏軍營前方一直連通到護城河邊,長度可達百丈。

在汴梁城外,無數條長蛇蜿蜒而來,到達護城河外,無數士兵在鵝車洞子下面跑來跑去,運送著裝滿泥土的袋子,將它們投擲到護城河裡。

在城頭上,守城宋軍大量發射箭矢,或是拋下火炬想要燒燬城下的鵝車洞子,卻都徒勞無功。每當投石機開始向下面投石,試圖砸毀鵝車洞子時,城外的投石機也開始轟鳴,與城上的投石機展開對射,砸毀投石機無數,雙方在巨石對轟之下,互有損傷。

這次攻城,華夏軍卻未使用內裝炸藥的巨大彈丸,只是用巨石與宋軍對轟,但這已經足夠,城中的宋軍制造投石機的速度遠不及華夏軍,現在的華夏軍,已經是將投石機的每個部件都分給不同的民夫組織來製造,到時只要組裝起來就可以,這大大提高了投石機的製造速度,即使在轟擊中損壞,也很快就能得到替補的投石機,很快就在投石機對轟戰中壓倒了城中宋軍。

每一天,當無數鵝車洞子在華夏戰士的推動下,蜿蜒向前,延伸向護城河的時候,城上的宋軍就開始發射石彈,努力砸毀遠處的鵝車洞子,同時華夏軍的投石機也不停地投擲巨石到城牆上,在巨大石彈的猛砸之下,鮮血染紅了城上城下,許多城樓防禦設施也都被砸壞,城頭上滿目瘡痍,看上去甚為悽慘,不復舊日帝都的輝煌景象。

汴梁城外的護城河雖然比別處的護城河都要寬闊得多,又引了黃河水來護住汴梁城,卻終究有極限,在日復一日努力填充下,終於斷流,在河道中被塞滿了沙石袋,華夏軍的攻城部隊,已經可以從只餘淺水的護城河上奔過,衝向城牆。

看著汴梁城倚為屏障的護城河被一段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閃電小兵

戰士

過招

風嘯木

趙浪穿越秦朝

趙浪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