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大論爭,大爭之世,月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正卯的。在他看來,法制社會才是保障社會的基本條件,後世常言道德倫喪,假貨氾濫,坑蒙拐騙,這種事屢出不禁時,也有人大講是儒學不興之故。但是在慶忌看來,這種人哪個朝代少過?例朝列代巧飾偽言、魚肉百姓、坑蒙拐騙、貪汙受賄的殲臣貪官比之這些無良商販哪裡遜色一毫?他們哪一個不是習聖人之說,學四書五經,得以入朝為官的儒家弟子們?何以一說忠臣義士,便列為儒家表率,似乎非儒家教化不出此等君子,對那些禍國殃民的殲佞敗類,卻不談教化失敗?
少正卯那句話問的對,周禮始於周公,周公之前難道沒有聖賢君子、沒有忠臣義士?仁義道德並非因儒而生,儒只是把已經存在的一種是非觀念強調到了極崇高的地位,甚至把它當成治理國家的保障而已。就是那些智商低等的動物,也有族群存在的規則。人類自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走到今天,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適宜人類社會存在的是非觀念,人群法則自然也會衍生。並非不重儒便道德淪喪,也並非獨崇儒便能教化所有人。利之所誘,自然有人行那不義之事,要禁絕這種現象,非法不足以依賴。
儘管此時少正卯所倡導的法治距後世的法制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但是這種治世思想畢竟向法制社會邁進了一大步,如果他做評委,那是一定會給少正卯高分的。可是如果他做皇帝,那他也是要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就算他骨子裡用的不是儒家那一套,因為那更有利於他的統治。這樣說來,他做取捨,其實也是因著一個利字,又與仁義何關?只是這利有大利小利,有長遠之利與眼前之利,所以執政者縱然依賴於法,為求大利,為求長遠之利,也不會行使酷政暴法。特例自然是有,可是宣揚儒術仁政的皇帝中,又何嘗沒有這種人?
慶忌暗歎一聲,終覺孔丘的說法難以服人,他目光一轉,正打量這些聽辯士子的相貌衣問題解悶,忽見匆匆走來一人,到了臨湖一側,向那裡盤膝而坐的一個少年士子俯耳低語幾句,那個少年士子頓時立起身來。
慶忌定睛一看,不由心中一震,那人雖然不著脂粉,確實像個眉清目秀十分俊俏的美少年,但是慶忌一眼便認出了她,此人竟然就是季孫小蠻。
“她在這兒幹什麼?”慶忌暗暗納罕,只見她向那下人問了幾句話,突然起身把那下人扯到旁邊一株樹葉發黃的大樹下繼續問話,兩人一問一答,神色很是詭秘。
“法古復禮,是為迂腐,妄談仁義,更是可笑。一句忠孝仁義,如何界定人的行為?夏而商,商而周,三朝以來,原本皆是君臣。但這三朝哪一朝不是以臣弒君取代其位?父子之說至此何以不談?”
孔丘道:“此皆夏商末代之君內政不修、驕奢銀逸、倒行逆施、自絕於民,商湯周文弔民伐罪,替天行道,乃是順應民心之舉。”
少正卯笑道:“說的是啊,到了這種時候,忠孝仁義、君臣父子便不必講了,再起一朝,從頭講起。可見君臣忠仁是在本心,並無一定標準,若以此治政,則世人各有不同看法,人人皆以為自己有仁有道,你說你有道,大盜展蹠亦可說他有道,到底誰有道?最終誰能掌握了天下,誰便可說彼無道,我有道。法度明晰,犯者皆知,一目瞭然。這仁義道德,卻是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可厚可薄、可圓可方,全無一定之規。”
少正卯才思敏捷,口才出眾,此時已然再度向孔丘發動攻擊,慶忌卻無心聽下去了,他慢慢起身,裝作隨意活動著腿腳,向季孫小蠻的方向悄悄靠攏過去。自上次季孫小蠻離去,慶忌就加強了成碧夫人身邊的防衛,雖說看那曰情形,季孫小蠻對母親昔曰的作為頗為失望,似已不大可能再對成碧不利,慶忌卻不敢大意。
孔丘與少正卯的辯論越來越激烈,言辭之間漸漸有了火氣。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