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6章 正德四年,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德四年,也就是西元1509年,皇帝朱厚照已經十九歲,按照古人的演算法,說他是二十也是可以的。

距離上一次的良鄉之戰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

除了京師這一路的戰事,西北榆林、寧夏的戰事在楊一清和王守仁的指揮下也順利獲勝,不過沒有抓到火篩,火篩帶著千餘殘兵逃回草原,時刻還要防備著明軍會不會再來一次‘剿套’。

京師方面。

楊一清在西北戰事結束以後,卸下三邊總督的擔子,回到了內閣的值房裡協助皇帝處理朝政。

按照皇帝在正德三年大朝會之後的梳理,內閣之中也普及了‘職責分工’這個新概念。

楊一清比王鏊、王炳都更早入內閣,自然可稱首揆。既然是首揆,擔子都會重一點。皇帝要求他主要聯絡吏部、兵部、禮部和通政使司。

王鏊則負責聯絡戶部、少府、工部事務,王炳負責聯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同時他們兩人都有協助楊一清的職責。

所謂聯絡,這個詞很妙。

它只在‘重大事務’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比如說馬政,戰馬是這個時候的‘戰略物資’,自然屬於重大事務。

馬政歸屬太僕寺管轄,太僕寺隸屬兵部。朱厚照在處理馬政相關事務的時候,就會要求內閣首揆、兵部堂官、太僕寺卿都要參加。

這樣就能形成一種‘重大事務’都有內閣閣老牽頭處理的局面。閣老是百官之首,能調動的人員、資源都無可比擬,手中所負責的‘重大事務’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國家戰略,任誰也輕易不敢違逆。

除此之外,因為馬政涉及到銀子、修繕一些建築,那麼就需要戶部、工部一併參加。

而對於特別特別重大的天字號事務,例如河套軍管區,那麼就是內閣、六部全部參加。

因為王鏊、王炳本身也有協助首揆的職責,碰上事情的時候按要求都要全力配合。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推諉、不配合、不是自己的事情拼命的往外推這種現象,這就屬於政治體制在執行過程中的摩擦與磨合,不鬧大沒事,鬧大了之後自然會有皇帝來解決。

對於朱厚照來說,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能夠定點到人:是什麼事情,就有一個主要負責人,出了問題,能知道找誰。

所謂人人都管,就是人人都不管,上百號臣子在奉天殿七嘴八舌說一通,結果沒人真的去幹,或者幹出問題來了沒人負責,那就很不好。

這種責任體系的重塑,對於行政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然,不要指望這樣就能去除原本官僚體系中存在著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貪腐現象等等弊病。

但是至少有一個優點,就是在面臨重大事務的時候,可以讓皇帝的意志有效的貫徹,因為它在層層推導,推不下去的情況當然會有,但沒關係,過一段時間皇帝會問的。

一旦實際的效果不理想,就會促使鏈條上的官員出現‘不得不欺上瞞下’的冒險行為,從而迅速推高他的政治安全成本。

簡單的說就是:膽子大你就騙。

這樣會比‘政令不出紫禁城’的情況要好很多,也比讓一眾官員閒著沒事兒幹要好很多。

朱厚照是更習慣於這樣,他現在的早朝已經變成三日一次,而更多的政務處理形式變成了以他宣召責任官員為主。

這樣一來,正常的政務有文官體系處置,而皇帝會抓住重大事項,整個國家自然就有人在管理了。

一年半以來,除了內閣的變化。

京中各部大臣也有調動。

王炳入閣以後,不再擔任兵部尚書,皇帝調原陝西巡撫齊承遂入京接替。這是復套成功之後,對各有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