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5章 投石問路!,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畝初分,基本上不太存在比較明顯和嚴重的侵田現象。

這七萬大軍,數量雖遠遠落後於甘肅、寧夏這些地方的衛所之兵,但是戰力則是遠遠領先的。

其中一部統領為新封平虜伯,中層軍官則大部分為軍學院出身,他們是‘冉冉升起的新勢力’,跟著現在這個年輕的皇帝,榮華富貴樣樣不缺,如果說有人能策反他們,那得是邪教中的神棍,還得讓所有人拋妻棄子,信這個邪教。

另外一部,王守仁更不必多說。

兩者一個在西、一個在北,以鉗形而控內地。

若是真有什麼人扯旗造反,怎麼打敗這七萬人,得好好祈禱祈禱才行。

如果說張璁給的理由帶些熱血感性,那麼朱厚照的準備便是底氣理性。

基於此,才有皇帝和眾位大臣正兒八經的謀劃這件事請的這一幕。

同樣的正德四年,同樣的事情。

不同的時空中,卻是不同的局面。

現在要做這件事的不是權宦,而是皇帝,所擁有的力量,也不是僅僅一個御史以及虛幻的皇權之威,這一次是真的有物理力量的。

紫禁城、乾清宮。

六月二十一日這個午後,皇帝首次和自己的大臣探討解決這個問題。

而且他是有備而來,所有人都到了以後,先給他們一些數字上的直觀概念。

首先是軍屯的具體數量,正德年間還不知道,但洪武年間是有數的——8900萬畝左右。

因為地理環境、土壤條件不同,各地畝產量不一,正常來說,一畝田可收糧米三到四石,也就是四百到六百斤左右。但平均畝產來說則低很多,大約在1.5石左右。

朱元章最初定稅是每畝二斗四升,但這個稅率也就他做到了,到永樂年間,就已經收不足數,後來朱棣將稅減半,定為一斗兩升,也就是0.12石。

以8900萬畝來算,理論上應該出產有一億三千萬石的糧食,其中1068萬石糧食應為稅糧。當然這是理論上,實際上,種田極易受到天氣的影響,說不準哪裡旱了、澇了產量就會降低。

同樣屯田籽粒也會上下波動,可即便以1068萬這個數字乘以0.8的折損,也應該有850萬石的糧食。

然而實際上呢?

永樂元年,屯田籽粒數有2300萬石,因為降稅,所以至永樂八年,全國屯田籽粒為1036萬石。這勉強算是正常,畢竟你減稅了。

但接下來就瘋狂了。

永樂二十一年,屯田籽粒又減半,變為517萬石。

洪熙元年有過短暫的上升,為613萬石。

可惜好近不長,宣德初年降到460萬石,

到宣德九年時,全國屯田籽粒數為:230萬7千8百零7石。

這些數字都在《明實錄》中,記載的清清楚楚。

那還是宣德盛世。

到了眼下的弘治、正德年間,全國屯田畝數肯定從最初8900萬畝銳減了,具體還要清查才知道,但屯田籽粒數戶部是有這個數的,正德三年這個數字是146萬石。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有明一代都有軍屯籽粒,中後期完全崩壞的記錄。

這一連串的東西,朱厚照都已經讓侍從室仔細的查了各朝實錄,然後整理出來。

數字是會說話的。看著這些數,該做什麼,難道還不明白?

他還不忘提醒,“這其中的數字都是從實錄中而來,沒有一個是作假。”

各朝實錄都是很權威性的記載,而且都是文官們自己修的,這要推翻,朱厚照把那些修實錄的人祖墳給刨了都不過分。

皇帝的招數與以往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