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5章 投石問路!,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沒有朱厚照穿越過來的正德四年,也有一個人發現了軍屯的田地被大量侵佔,侵佔之人動輒私役軍士種田千餘頃,但卻‘不輸籽粒’。
所謂籽粒就是軍戶需要上交的‘農業稅’。這麼些年,指出不輸籽粒情況的官員還是有的,但大多停留在在口頭上。
第一次正兒八經的要拿這些人開刀的人,其實是劉瑾。
他派了一個叫周東的御史到寧夏去,到了以後就拿寧夏的都指揮使開刀。
然而劉瑾和他所派的人本身就不‘專業’,劉瑾自己以為他大權在握,出不了什麼亂子,而那個周東到了寧夏以後則是照吃、照喝、照拿,甚至改了度量衡(將一頃百畝改為一頃五十畝),以這樣的方式來清查土地,從都指揮使到下邊兒的百戶、總旗,沒有一個是不佔田的。
說白了,這傢伙不是奔著辦事來的,而是奔著發財來的。
所以最後理所當然是轟轟烈烈的開始,乾乾脆脆的失敗。
毛爺爺說過,做任何事,首先要分清楚你的敵人是誰,你的朋友是誰。
軍屯這件事,既涉及邊疆,也涉及內地衛所,而侵佔土地的人,其一為軍官本身,其二就是宦官,其三為宗室,其四是依附權利而生的地方豪強。
明廷有派鎮守太監和監軍太監的規矩,這些人到了各個衛所能當朵聖潔蓮花?
而劉瑾本身就是太監,所以他這麼搞,就容易自掘墳墓。
不過話說回來,劉瑾去查和皇帝查是兩碼事,劉瑾的權力畢竟不穩固,若是有人反對,並以‘閹黨’之名冠之,以‘清君側’之名殺之,皇帝一瞧動靜很大,一旦放棄了他,他就是死路一條。
皇帝來查,則不一樣,儘管反對的人仍然可以打出清君側的旗號,但皇帝不會放棄自己。嗯……宋朝有皇帝自己放棄了,但朱厚照不會放棄。
其實每個王朝的末年,都面臨土地兼併的情況,其危害也都基本相似,便是百姓民不聊生,軍隊空餉、欠餉,戰力不足。
明朝實行的是衛所制,軍屯的田地被兼併以後,衛所兵的戰力不足的現象更為嚴重。明英宗年間,甚至有記載逃亡軍戶達120萬人的可怕數字。
所以需要改革,重新分配財富,重新振興軍威,
但真的要去推動這個改革,就又會出現一種‘得罪人太多、唯恐有動亂之事’發生的聲音。彷彿這幫人就是天降神兵,有三頭六臂之能,任誰也動不得、碰不得。
這就很奇怪——這些衛所兵到底強不強?
還是說打外敵的時候一塌湖塗,輪到造反了,就瞬間化為天降神兵?這其中難道不矛盾嗎?
實在有些讓人疑惑。
實際上,這幫反撲勢力究竟有多強,實在不好判斷,便是朱厚照這個後世之人也一樣看不明白,畢竟劉瑾那次清查軍屯,虎頭蛇尾的厲害。
如果說是以藩王造反作為一個標誌,那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
因為那次造反根本就是個笑話,十來天的功夫就消滅了,連寧王都不如。
總之、投石問路,先將這個張璁以清理馬場、軍屯的名義派到西北去瞧瞧。倒要看看所謂的反撲是多麼強大。
實際上,則不必慌張。
在那個地方,有一路三萬人的周尚文之兵是募兵而來,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屬於衛所之兵,他們的軍需糧草都是由朝廷供養。
說起來歷朝歷代不管什麼兵制到中後期都會轉為募兵,就是原先的兵馬全都不行了,遇到戰事只得花錢來編練新軍。明朝,實際上從土木堡之後,便已經出現募兵制了。
再有一部便是王守仁所領的河套之兵,一共是八衛人馬,其中四衛為騎兵、四衛為步卒。這些人算是衛所之兵,但他們都是新到河套,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