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東陽回奏道:“臣年老日衰,思慮漸退、筆力漸弱,每遇一事所耗時間更長,如此便耽擱了下來。”
“劉閣老、李閣老、謝閣老……不止一人在朕的耳邊說,你們三人共事多年,配合默契,看來確實不假。你寧願說自己年邁不堪,也不要顯得劉閣老、謝閣老早退偷閒,他們兩位有你,真是令朕羨慕。”
皇帝這話乍一聽沒什麼。但仔細想來其實很有玄機,那意思,你們三個結合得也太緊密了!
李東陽是何等樣人?
不過他剛要說話,就見皇帝擺擺手,“好了,朕沒有其他意思。你為國事操勞,兩鬢連幾根黑頭髮都要找不到了。老臣辛苦,朕不說那些寒心的話。”
李東陽心中一軟,“謝陛下體諒!”
“江西的事,張總憲辦不下來了,用人不力,這是朕的過失。李閣老,你馬上草擬聖旨,命少府令顧左就近購買糧食,送往江西賑災。”
“陛下仁義之君,臣代江西百姓謝陛下再造之恩!”李東陽沒想到這麼晚找他來是這麼一件事,皇帝雖然有些地方不是他們這些文臣想象中的模樣,但有了這番為民之心,他還能壞到哪裡去?
“臣斗膽建議,朝廷給顧少府的旨意,是不是要寫明撥給多少銀兩?”
這樣的話免得下面人做事心裡滴咕,比如說你叫我幹活,到底是讓我花三十萬、還是五十萬,花多了怎麼辦?會不會怪我。
“讓他先賑災,隨後將所用銀兩報上來。”
“如此一來,便是先賑後奏了?”
“有何不妥?”
“並未有什麼不妥。不過需要言明,此為朝廷給江西特設,其餘各省仍遵循先奏後賑。這樣更穩妥些。”
年輕自然有闖勁,不過老臣更有經驗。
李東陽聽出來皇帝沒明白,就解釋說:“洪武十八年,太祖皇帝下令:天下有司,凡遇歲飢,先發倉廩賑貸,然後具奏。永樂年間,也是‘先賑而後奏聞可也”,而後洪熙、宣德年間皆是先賑後奏。不過自成化後,情況大有改變,因吏治敗壞,錢糧管理日益混亂,地方官員視官藏為己帑,公廩為私庾,朝廷也只得逐漸加強對預備倉的管控,於是下令:預備雖設,而有司不得專焉,遇有災荒,地方官員必俟報可,然後籍名給劵赴倉支粟,若私自先賑後奏,將會受到處罰。”
朱厚照如今也有些政務經驗,一聽就明白了,“這麼說來,隨意下旨,倒是讓天下官員誤解了朝廷的態度,以為朝廷允許先賑後奏了。這樣的話,就算是還有糧食的預備倉很快也會空掉。”
因為現在已經不像當初洪武永樂的時候了,面對那兩個殺神皇帝,下面多少還會有些敬畏,而且朝廷各項制度都是初生,還有活力。現在要是開個小口,估計馬上官員就將那些糧食其生吞活剝了。
“陛下所言不錯。”
“那便照李閣老所奏吧,不過也不要加什麼特設了,否則的話,江西是特設,為何山東、河南不能特設?倒不如分階段撥款,先准許顧左支取二十萬兩白銀,如果不足,讓他和左都御史張敷華聯名上奏,到時內閣與朕再行撥銀。”
李東陽微微愣神,他倒是沒想到竟然說服了皇帝,按照他的性格,碰上這些弊端,很容易就會發火。
“臣,謹遵聖旨。”
“對了,李閣老,關於南直隸無糧這事兒,你怎麼看?”
李東陽奏稱:“南直隸的蘇松地區是江南富庶之地,無論如何也不應陷入無糧之境地。臣以為,應當清查錢糧去處,懲處涉及有司及其官員。”
朱厚照倒笑了,“以往都是朕手段激烈,這次怎麼朕還沒說話,李閣老先動了火氣?”
“天下有公道,朝廷有法度。有違公道法度而不懲處,自古都沒有這樣的道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