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 把控朝堂,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磕了。

在大明朝,有這種待遇的大臣都是徐達、常遇春、湯和這樣的大臣。且除了洪武、永樂兩朝,一直到朱厚照現在的弘治十八年,還沒有哪一位臣子能再把自己的牌位送到太廟裡。

當然,後來嘉靖皇帝有改動,不過改來改去也是洪武年間的人,也就是把劉基加進去了,並非賜給嘉靖自己的臣子,可見這的確是個殊榮。

太廟正殿兩邊各有偏殿十五間,東偏殿敬奉著皇族成員牌位,西偏殿敬奉配享太廟的大臣牌位。正殿以後的中殿和後殿全是黃琉璃瓦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殿內,後殿稱祧殿。

這地方莊嚴肅穆,就是皇帝本人來了也不敢亂動,完全按照規制給祖宗的牌位行叩拜大禮。

皇帝不缺少任何一個禮節,不做離經叛道的事就是要用正道橫推天下:你們誰也不要想著拿荒誕昏君四個字來阻撓我!

第二日的大朝會也是如此。

之後幾日,彈劾內閣首揆劉健的奏疏果然增多。按照明代科道官員的習慣,汙衊一個人是沒有底線的,什麼亂七八糟的罪名都給你安上。

這日,朱厚照在奉天門舉行午朝。

他舉著奏疏點名詢問:“御史於昌治可在?”

有一面皮細嫩的青年官員到了皇帝面前跪下,“臣在。”

“你的奏疏朕看了,你說內閣首揆劉閣老老邁昏聵、不堪任事,且排除異己閉塞言路在前,棄君臣大義不顧在後,有負先帝厚恩。還說他膽小怕事,不敢擔責,實在是誤國誤民的無能閣老。這話,你說的是不是有些晚了?自弘治十一年,劉閣老就是內閣首揆,到今日都八年了,早幾年你怎麼就沒看出來?你寫這份奏疏、給劉閣老按這些罪名,到底有沒有過腦子?!”

於昌治腦袋瓜子都嗡嗡的,這個時候踩一下劉健,也能踩出問題嗎?‘一本萬利’的奏疏上去都給自己惹上這樣的麻煩?真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朱厚照站起來,對著一眾朝廷官員說:“朕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覺得寧夏打贏了,劉閣老就該告老還鄉了,但你們也真是小瞧了朕,朕豈是那種為了一己之私而致我大明損失一能臣的昏聵之君?朝堂之上,可以鬥,但不能鬥到沒有了良知!劉閣老輔國八年,勞苦功高,先帝生前亦對其讚譽有加!”

“是,復套之事,朕與劉閣老有爭鬥之處,但朕與閣老都是為了大明,只是意見相左而已!往後這些奏疏不要再上了,一個跟了本朝四十多年的大臣,朕若是不信,那我大明就算是亡國有日!”

這最後的四個字頗重,大臣都低頭不敢多說。

皇帝這個時候的反轉實在是令許多人沒有想到。

於昌治還在想,他們這些人上這些奏疏還不是皇帝的鼓勵?現在這些奏疏多了,皇帝又開始維護起來?這可真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典型,他透過一番操作把劉健的威信打下來,又幾乎是明牌告訴所有人,皇帝對內閣不滿意。等到挑動了投機分子,回過頭就說這是先帝就重用的國之重臣。

好話都他娘叫你一個人說去了!

但朱厚照確實也沒有明確授意過誰去彈劾劉健,誰叫你們想搞政治投機。

而且,玩政治,說這些好好壞壞其實很幼稚、很沒意思。

年輕的官員首先要過了這一關——不要臉,是政治的入門。

像老一輩的王鏊本身就是要建議皇帝這麼做,只有這樣,皇帝才能避免孝順、英名的形象沒有被破壞。

倒是劉閣老本人,聽了朱厚照在朝會上講出這番話,心中多是意外。而且還是那句話,政治某種程度就是演戲,皇帝的話雖然叫金口既開,講了就不能改,但是聽了也不能都信。至於哪些信,哪些不信,這就像是流水一樣,永遠沒有固定的形態。

譬如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