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張大少爺的微服私訪,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些草棚子,可以躲躲太陽,縣太爺又嫌俺們弄亂了縣容,又把俺們的草棚子都給拆了。”

“清理縣容?你們以為你們是大明城管啊?除了公務員的房子不敢拆,烈士陵園也敢拆?”張大少爺心中更怒,臉上卻不動聲色,只是又指著那個正在冒煙的草棚子問道:“老人家,那麼那個大草棚子怎麼沒拆呢?”

“那是放賑施粥的粥棚,所以沒拆。”老人答道。張大少爺點頭,又問道:“那他們一天施幾次粥?兩次?三次?粥稠不稠?象這樣的防賑粥棚,滋陽縣有幾個?”

古代生產力不高,再清廉的官員和地方官府放賑,每天也最多隻是早晚兩碗米粥,現在是正午,滋陽縣的粥棚就在生火冒煙,這點相當不符合常理,所以張大少爺才有此問。不等那老人,旁邊一個青年災民已經罵了起來,“一天施粥兩三次?狗屁!滋陽縣就這麼一個粥棚,一天就中午這一頓麩子水,喝下去一泡尿就沒了!”

“麩子水?”張大少爺和跟在左右的張清韻、陳劍煌交換一個眼色,又試探著向那青年災民問道:“小哥,聽說朝廷不是下令讓災區州縣開倉放糧了嗎?怎麼你們還在喝麩子水?還有,我聽說有一個欽差大人已經從江南送了二十萬石糧食到山東災區,賑濟災民,怎麼,還沒給滋陽送來麼?”

“放屁的賑!賑屁的災!”那青年災民怒氣衝衝的說道:“五月初,俺們聽說朝廷下旨放賑,都跑到了滋陽縣等著放賑,可縣太爺根本就不放糧,每天只給俺們喝一碗麩子水,餓死無數的人!上個月,濟寧那邊倒是送來一些糧食,聽說是江南運來的賑災糧食,俺們還以為可以吃頓飽飯了,可不曾想,糧食運進了城就不見了,粥棚裡煮的還是麩子水!本來俺們聽說濟寧那邊施的是稀粥,吃了勉強餓不死,就都想到濟寧去吃賑糧,可是往西走出還沒十里,狗縣令就派軍隊把俺們趕回來了,說是濟寧鄰近運河,不能讓運河上來往的官船看到俺們,丟了滋陽縣和兗州府的臉!”

“唉,這就是命啊。”開始那位老人哭了起來,流著渾濁的眼淚說道:“老天爺不開眼,把俺們生在了滋陽,攤上現在這個縣太爺。俺家隔壁的小三子餓得活不下,拿獨兒子和別人換了兒子煮了吃,小三子倒是吃飽了,他媳婦兒卻上了吊,命,命啊。”哀嘆著,那老人把臉埋在膝蓋上,難以遏制的大哭起來。

張大少爺再也聽不下去了,起身沖走,免得自己的眼淚當眾流出,張清韻和陳劍煌從後面追上來,張清韻咬牙切齒的說道:“狗少,進城,找狗縣令算帳!我支援你,出了事我和你一起抗!”張大少爺努力忍住眼淚,搖頭說道:“先別急,再看看,不能只聽信一面之詞。”

帶著張清韻和陳劍煌又轉了一圈,打聽到的情況大同小異,魏忠賢命令災區開倉放糧的公文確實送到了滋陽,不少滋陽難民也聽說過風聲。同時張大少爺先期送來的賑災糧食,兗州知府孫朝肅也確實分撥了一批給滋陽縣,可不管是滋陽縣原先的存糧,還是張大少爺送來的賑災糧食,滋陽難民都沒見到一顆一粒,每天吃的都是清得和水差不多的米糠麩皮粥,至於糧食究竟去了那裡,那恐怕就只有滋陽縣令楊炳御自己說得清楚了。而怒容滿面的徐宏祖、張採與張大少爺會合後,又給張大少爺帶來了楊炳御其他劣跡——乘著山東大旱的機會,滋陽城裡的不少士紳都乘機以二、三十斤糧食一畝田地的價格大肆兼併土地,到災民中間低價購買年輕女子淫樂,而楊炳御不僅不制止打擊,反而經常派人到一息尚存的鄉村催租催稅,鬧出不少人命。

“九千歲沒給山東免稅,這點我倒知道。”張大少爺沉吟著說道:“如果免稅的話,你們信不信,滋陽縣衙肯定逼稅逼得更厲害。因為他們現在收的稅需要上交朝廷,他們撈不到什麼好處,所以不怎麼上心——可如果免稅的話,收的錢就是他們自己的,他們只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