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張大少爺的微服私訪,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墓一般的村莊,快馬加鞭趕往滋陽縣城,一路上,餓死的災民屍體逐漸多了起來,一具具屍體全都是皮包骨頭,被野獸啃咬得七零八碎,慘不忍睹,沿途又經過的兩個村莊,也和第一個村莊一樣,屍骸遍地,毫無人煙。而張大少爺胸中的怒火也越來越大,終於怒吼出來,“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死這麼多人?朝廷開倉放賑的糧食那裡去了?我從江南送來的首批二十萬石糧食,到底那裡去了?”
“滋陽縣肯定有問題!”宋獻策斬釘截鐵的說道:“滋陽縣令楊炳御,曾經在天啟二年的聞香教(白蓮教支派)作亂時守住了滋陽縣城,保護了世封兗州的魯王朱壽鏞產業,深得魯王寵愛,所以民間傳聞,連山東按察副使黃袞都不敢動他!有了這層保護傘,楊炳御只怕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山東按察副使不敢動他?那按察使呢?”張大少爺大怒問道。宋獻策苦笑,答道:“東家,你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山東按察正使袁崇煥袁大人,現在正在遼東當山海關兵備副使,那有時間來管山東的事?所以山東按察的實權,其實在按察副使黃袞手裡。”
“山東按察使是袁崇煥?”張大少爺有些傻眼——如果說大明朝有誰是張大少爺最不願打交道的人,那麼他不是魏忠賢也不是東林黨的人,而是這個爭議不斷的未來遼東督師,這個能力高低、人品好壞至今沒有定論的袁承志老爸!宋獻策沒有注意到張大少爺的猶豫神色,只是點頭解釋道:“不錯,雖說山東按察使只是朝廷封給袁崇煥的虛銜,沒有履行過一天的職務,但他確實是山東按察正使。”
張大少爺搔搔腦袋,偷看一眼正在觀察自己表情的徐宏祖和張採,苦笑說道:“到時候再說吧,先去滋陽縣看看,如果真是滋陽縣令楊炳御搞鬼,那麼該怎麼就怎麼辦——就算是袁崇煥,本官也是該參就參,決不姑息。”而宋獻策和張石頭等人聽出張大少爺話裡的弦外之音,不免面面相窺,實在搞不懂張大少爺為什麼會對一個從沒打過交道的袁崇煥這麼顧忌?
說話的同時,張大少爺一行馬不停蹄,終於在正午之前趕到了滋陽縣城外,遠遠看去,曾經的兗州府治府、第七代魯王朱壽鏞王府所在的滋陽城十分雄偉,遠超一般的縣城。可是在重兵鎮守的城門之外,卻聚滿了密密麻麻的山東災民,一個個全都是面黃肌瘦,衣衫襤褸,或坐或躺,在毒辣辣的太陽下面暴曬,哭聲呻吟聲不絕,而在城門旁邊,還搭有一個大草棚子,棚子下面冒著煙,似乎正有人在那裡生火。張大少爺一行也不急著進城,一起下馬,把馬匹集中在一起交給兩個東廠番役看守,剩下的人則全部隨著張大少爺步行走近城門,到災民中間查探實情。
步行片刻,張大少爺一行逐漸走進災民人群,相互散開在近距離觀察情況,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張大少爺所剩不多的良心難免有些發疼,這些災民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瘦得皮包骨頭,餓得奄奄一息,在烈日的暴曬下萎靡呻吟,不時還能看到失去親人的災民趴在屍體上號啕大哭,淒涼場面讓人不忍卒睹。張大少爺心下益發不忍,看準一個坐在地上呻吟的老人,走過去蹲在他的面前,操著貨真價實的山東口音問道:“老人家,太陽這麼大,你們怎麼不進城去,找個陰涼的地方避避太陽?”
“小夥子,你是外鄉來的吧?聽口音,好象是東昌的?”那老人抬頭看了商人打扮的張大少爺一眼,有氣無力的反問道。張大少爺點頭,答道:“俺是東昌府臨清人,今天剛到滋陽。”
“東昌臨清人?小夥子,你有福啊。”那老人嘆了口氣,艱難的說道:“聽說你們那裡出了一個姓張的大官,山東的大官都要拍他馬屁,都跑到東昌府去接他了,那裡受災的百姓也跟著沾光。俺們滋陽人就慘了,魯王爺嫌俺們進城太多,到處要飯,弄髒了街道,就讓縣太爺和軍爺把俺們都趕出來了,本來俺們在城牆腳下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