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六章 捷報傳來,回到大明當才子,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八十六章捷報傳來

其實早在七月初十這天,確認了韃靼聯軍蹤跡後,喜峰口就已經點燃了報警的烽火臺,薊門九衛與鄰近永平四衛的軍隊也迅速集結,奔赴長城積極組織防禦。不過在看到長城烽火臺上那筆直衝天的狼煙時,薊門境內的百姓和京師百姓也很快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因為早在數日之前,薊門以南各衛各縣都已經有謠言流傳,說是韃靼聯軍這次來勢非同小可,兵力多達三、四十萬——沒辦法,傳言就是這樣,喜歡加量又不加價。再加上大明建國以來,韃靼騎兵曾經兩次打到北京城下,在京畿一帶燒殺搶掠得一塌糊塗,京郊百姓聯想起前車之鑑,那還有不心驚膽戰之理?驚恐之下,各種各樣的謠言自然是漫天飛舞,對捕殺韃靼騎兵挑起戰火的張大少爺也是罵聲四起,以侯恂為首的東林黨官員提出的殺張大少爺以撫韃靼的言論,在民間也獲得了極大市場。

其實,如果說京畿一帶誰對此次韃靼聯軍入侵最為擔心的話,那麼這個人就非魏忠賢莫屬!為了讓乾兒子打造屠奴軍,魏忠賢可是頂著了朝廷和地方巨大壓力,給張大少爺提供最為強力的支援,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張大少爺的上司不聽話,換!——兵部侍郎兼閹黨成員李春燁,因為說了幾句張大少爺花錢太多,魏忠賢二話不說就打發他回泰寧老家種狗薯!張大少爺的下屬不聽話,換!——密雲知縣胡良臣因為反對張大少爺搞鹽糧交易準條制度,抄家問罪!職權與薊門巡撫職權嚴重重疊的薊州兵備孫織錦,更是被壓得連氣都喘不過來,如果不是他有點眼色知道事事處處配合張大少爺,魏忠賢可是連替換他的人選都準備好了!

魏忠賢對張大少爺偏心至此,就連鐵桿閹黨崔呈秀、馮銓和李永貞都對此頗有怨言,就更別說正在打仗的陝西軍隊和遼東軍隊了。可付出了這麼多犧牲,給予了這麼多支援,換來的卻是張大少爺主動挑事,招來十二萬韃靼聯軍南侵報復,魏忠賢心中的惱怒與擔心,可想而知。以至於侯恂提出軟禁張大少爺父母,隨時準備拿張大少爺全家腦袋安撫被韃靼聯軍荼毒的京畿百姓,魏忠賢也一反常態的表示支援,同時在心底下定決心,如果張大少爺這次真的讓魏忠賢顏面掃地,那麼不管張大少爺以前有多少功勞,對魏忠賢有多忠心,魏忠賢也要拿張大少爺的腦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

事實證明,魏忠賢和京畿百姓的擔心是無謂的,也是無用的,七月十三傍晚,一個滿身沙土的信使衝進京城,帶來了韃靼聯軍已於當日清晨抵達喜峰口的訊息,同時也帶來了張大少爺三天前就已經斷定韃靼主攻方向並移師喜峰口的訊息。聽完兵部尚書王永光轉奏上來的彙報,魏忠賢久久不語,良久才嘆了一口氣,說道:“聽天由命吧,傳令下去,明日起,京師九門戒嚴,京城三大營、十二團營與五城兵馬司做好守城準備!”

痛苦煎熬了一個晚上,九月十四的早朝上,魏忠賢幾乎是一言不發,文武百官也是一言不發,倒是木匠皇帝明熹宗難得主動開口,向魏忠賢問道:“忠賢,韃靼昨日兵犯薊門,張好古領軍迎戰,戰況如何?可有奏報?”魏忠賢先看了看百官,發現無數官員眼中都隱隱帶著嘲諷,可又無可奈何,只得如實答道:“回皇上,目前暫無戰況回報,一有訊息,奴婢一定立即奏報皇上。”

“那就好,十二萬韃靼大軍,希望張好古能擋得住吧。”明熹宗嘆了口氣,也是不抱希望的說道:“忠賢,聽說你已經下令京師九門戒嚴了,你再給朕下一道旨意吧,讓京畿一帶的百姓士紳在必要時進城避難,千萬不要重蹈土木之變和庚戊之變的覆轍了。”

眾所周知,土木之變和庚戊之變是大明建國以來的兩大國恥,韃靼軍隊兩次打破長城防線兵犯京師,城高壕深的大明京城雖然安然無恙,京畿一帶的州府縣城卻被韃靼大軍劫掠一空,京畿百姓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明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