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魯王,伐清,灰熊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人們知道了三太子的真實性格,對所有心懷大明的志士都會是致命的打擊。
張煌言又想到鄧名身上的種種謎團:“廣州陷落時邵武之子下落不明,這些年鄭成功一直在找尋他。那個王子當時歲數多大?是四、五歲,七、八歲,還是十歲多了?鄭成功一直絕口不提,我總覺得他是在轉著冒名頂替的念頭,回頭我得想辦法查清楚。”
“你確定鄧名是遠支的宗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後,魯王再次問道。
張煌言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堅持原先的看法:“是的,應該是宗室,不然文督師不會這麼放心,把大權交給一個不知來由的年輕人。文督師肯定是心裡有數,但苦於難以證明,如果是近支就不難找到證人了。”
“嗯,遠支難以號召人心。”朱以海沉默了片刻,像是在下什麼決心,他又問道:“聽你說,延平對鄧名的印象不錯?”
透過觀察金、廈官府的態度,朱以海感覺鄭成功對鄧名很有好感。號稱鄭成功左膀右臂的甘輝、餘新二人都是鄧名救回來的,還有幾個鄭成功的心腹大將也受到了鄧名的救命之恩;這些人從來沒有掩飾過對鄧名的感激,這也表明了鄭成功的傾向——如果不是鄭成功默許,很難想像他的手下會無所顧忌地表達對鄧名的敬意。
剛才張煌言在敘述南京見聞的時候,朱以海感到鄭成功對鄧名的善意。對延平郡王來說,這種情況可是相當罕見的。在朱以海的印象裡,除了對鄭監生有賜姓名之恩的唐王(鄭成功原名鄭森,隆武帝不僅賜給他國姓,還給他起了“成功”這個名字),很少見到鄭成功對宗室表現出如此馴服的態度。
“確實不錯。”張煌言答道,他在心裡說道:“何止不錯?不過這個先不用對大王說,等我心裡有了數,以後再提也不遲。”
“嗯,不知道他的輩份如何,如果恰好比寡人矮一輩的話……”朱以海輕聲說道:“寡人無嗣,欲求一個傑出的宗室後輩傳承本藩。”
魯王本有四子,皆在戰爭中殉難,現在沒有任何子嗣。
張煌言聞言大驚:“千歲春秋鼎盛,何出此言?”
看著魯王的王子一個接一個遇難,張煌言的心中也是非常悲痛。他曾暗暗發誓,一定要輔佐魯王重新登上監國之位。對於魯王付出的的犧牲來說,張煌言覺得一個監國之位並不過分。
“寡人的身體如何,寡人心中有數,”魯王微微一笑:“恐怕是時日無多了。就算再有妃子懷孕,也未必就能養活長大。本藩是太祖的親藩,時逢國難,寡人的兒子遇難也沒有什麼好說的。若是大明果然不存,寡人亦不獨生。”說到這句話時,魯王臉上露出堅毅之色。
在鄧名的前世,魯王死後有遺腹子出生,繼承了他的藩王之位。
施琅進攻臺灣的時候,鄭成功的後代——十二歲的鄭克塽,因為年幼被權臣挾持投降了滿清,其他逃亡臺灣的明宗室也都跟著一起投降。末代魯王卻慷慨陳詞,絕不國亡獨存,**而死。除了後來被清廷搜出來的王士元,末代魯王是最後一個殉國的明宗室——或許說就是最後一個,因為王士元根本不承認自己是明宗室,也不想殉國。但清廷還是以冒充宗室的罪名將王士元處死。
“終歸是太祖的親藩,若有一線希望,寡人就不希望本藩在寡人的手中斷絕。”朱以海毅然決然地對張煌言說道:“幫助寡人好好查一下鄧名的身世,若他果然是我大明宗室,就讓他承續寡人的親王之位吧。如此對他是大有好處的,他不會不答應。”
“只是……”張煌言還要爭辯。
“不要多說了,有這麼一位神武的親王是大明和天下之福。國難臨頭,寡人豈會捨不得本藩的王位?要是因為寡人的貪心給社稷造成危害,寡人就無法去見列祖列宗了。你告訴他,便是將來萬一寡人有了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