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一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刑徒,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本領過人。

可在根本上,叔孫通和劉闞的地位差距,也的確是太大了……

劉闞這恭敬的語氣,讓叔孫通不免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受。

連忙還禮道:“通一無名之輩,怎擔得起都尉如此大禮?除痴長些年歲之外,通實在擔不起‘大賢’二字……不過,通一直跟隨老師求學,聲名全無。不知都尉又是從何處聽說過呢?”

劉闞有些張口結舌!

總不成告訴叔孫通說:我之所以聽說過你的名字,是因為你以後會名留青史?

見劉闞這個表情,叔孫通不禁暗自嘆了口氣:原以為人家真的知道自己,看起來只是客氣!

實際上,不僅僅是叔孫通有這樣的想法。

包括李由、李成在內的所有人,都懷有同樣的想法。

劉闞情急生智,正色道:“先生莫以為闞是那巧言令色之輩。至聖乃萬世師表,闞素來仰慕。

只可惜,闞晚生了數百年,未能在聖人門下聆聽教誨,故而以為憾事。

聖人一生多桀,然則風骨不變。

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為人當如孔聖人!所以闞自入世以來,對聖人之道頗為關注……叔孫先生求學於孔先生門下,雖然聲名不顯,但機變之名闞卻早有所聞。先生非那種死讀書,讀死書之輩。《禮記-大學》又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聖人也知機變,可惜後人斷章取義,將之領會錯誤。

闞以為,先生之名,雖不如孔先生和他門下名士,然則卻得了聖人真諦,故而當得上‘大賢’二字。”

劉闞這番理由說的並不充足,但是卻甚得叔孫通之心。

李由也感到非常驚奇,沒想到這劉闞,居然是個博學之人,連這孔孟之道也能侃侃而談。

劉闞口中的至聖,是後世人對孔丘的尊稱。

雖然在這個時代,孔丘也有‘天縱之聖’的美名,可比起‘至聖’的稱呼,卻顯得有些弱了。

叔孫通不免有些激動。

一直以來,他在孔鮒門下頗有種不得志的感覺。由於他言必有權術,語定出變革,以至於在儒門之中很受壓制。孔鮒也好,亦或者其他的大儒也罷,總是喜歡把古制掛在嘴邊,動輒上古如何之如何。雖明知孔夫子也有贊同變革之語,然則在內心深處,總歸是比較抗拒。

今日聞劉闞這一番話,叔孫通不免生出知己之意。

握住劉闞的雙手,叔孫通低聲道:“知我者,都尉也……知我者,都尉也!”

劉闞笑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先生大才,如今不過是明珠暗,總有一日能若那北冥鯤鵬,扶搖九千里,又何必為區區窘困而嗟嘆?闞有一語贈與先生: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先生之才,總會有人欣賞。”

叔孫通連連點頭,只道了一句:“都尉之厚望,通銘記在心。”

二人又寒暄了幾句,李由忍不住插嘴道:“劉兄弟,叔孫先生,你二人既然如此相合,何不結拜為兄弟?以叔孫先生之大才,以劉兄弟之勇武和名望,將來一定能成就我大秦一段佳話。”

劉闞和叔孫通都怔住了……

“不敢請耳,固所願也!”劉闞說:“只不知闞一介武夫,是否有此榮幸,與叔孫先生成為兄弟?”

要說起來,這句話應該是叔孫通說出來。

但是劉闞搶先一說,也讓叔孫通再無推辭的理由,當下拱手道:“既然如此,通就高攀了!”

當下,李由命人擺上香案,劉闞與叔孫通結拜為兄弟。

叔孫通長劉闞十七歲,是為兄長。二人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