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1章 重炮鉅艦的年代!,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把設計和建造船隻的訣竅傳授給兒子,通常不傳給外人。
但不管怎樣,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軍艦”誕生了。因為,在冷兵器時代,海上作戰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鬥,那時的戰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種運兵船的作用。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海上作戰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變化。船舷炮門的發明,更使得這船成為了專門作戰的“專業戶”。這意味著,軍艦,成為一個專業的神聖的名詞,不是隨便什麼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公元1546年,亨利八世將自己的皇家艦隊分為4類:全帆裝船、風帆炮艦、三桅小帆船和駁船。共有從60到1000噸不等的全帆裝船20艘,重型火炮透過位於舷側較低位置的炮眼開火。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采取這樣的火炮排列方式。
到十六世紀,西班牙、法國、荷蘭和瑞典等歐洲國家都建造了大型的風帆戰艦以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但這些軍艦和英***艦的模樣大同小異,也都是用從眩側炮門裡向外開火的艦炮來武裝。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建造的‘加列尼”號戰艦排水量高達1600噸,長56.5米,寬15.2米,4桅7帆。裝有1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分別佈置在三層甲板上。注意,這是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基礎。
公元1514年,法國建造的‘大亨利”號旗艦,排水量超過1000噸,長度超過51米,配備有5根桅杆。裝有18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艦員700人(其中有400是陸軍)。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當時的法國,海水比較弱小的,戰艦的排水量根本不咋的,大炮的數量,也是濫竽充數而已,很多大炮的口徑,都是40毫米左右的小炮。
公元1571年,威尼斯在勒班陀附近的海戰中首先使用一種大槳帆戰船,長度超過80米,三桅,一排槳,每槳配備9到10名槳手,載人800名,裝有7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還有衝角。這是混合動力風帆戰列艦的首次嘗試。顯然,人力划槳,無法驅動如此沉重的戰艦。最終,這種設計,被歷史所淘汰。
當歷史進入公元1588年,西方列強的海上力量,已經非常強大了。當時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歐洲最強的海軍,共有船艦130艘,其中包括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船、22艘差船、13艘輕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長船(其中真正的戰艦約60至70艘),總噸位噸,火炮共計2431門,海員8051人。船上共載陸軍人,加上其他人員總計六萬多人。
到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荷蘭擁有了大批次製造排水量高達1500噸、裝有100門大炮的三層甲板的戰艦“海上君主”號的能力。注意,是大批次建造,也就是流水線的建造,而不是專門的設計建造。這是荷蘭海軍崛起的基礎。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裡,飛翔的荷蘭人,將雄霸大海,包括東亞的臺灣島在內。
事實上,到1644年(崇禎十七年),荷蘭擁有1000多艘各類船隻作為戰艦保護商業順暢,1000多艘大型商船進行海上貿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於捕魚業和內陸運輸業,並擁有8萬多名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水手。在東亞,荷蘭人的戰艦,數量也大大的增加了。
如果歷史發展的軌跡,沒有出現大的偏差,那麼,在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崇禎十一年)9月,西班牙艦隊將在海軍上將奧奎多的率領下(旗艦是“聖地亞哥”號)出擊英國。這支艦隊的實力大約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如“聖特勒薩”號為2400噸)。西班牙艦隊的目的,當然是要為當年的失敗報仇雪恨。
有關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海上恩怨,就沒有必要詳述了。總之,在這兩國的爭鬥中,兩國的海軍,都不斷的得到壯大。英國海軍擁有的大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