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裱糊匠,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夏秋宜嫁娶之時,司馬懿將自己的孫女,司馬師之女嫁給郭太后的堂弟甄德為妻,並上奏魏帝曹芳冊封郭德為中堅將軍,爵如列侯,與其弟郭建同掌宮內禁軍,而司馬師也趁機進位到衛將軍,加封長平侯。
甄德,原名郭德,因過繼給甄黃、曹淑夫婦,改姓名甄德,襲爵平原侯。但依然和郭家關係緊密,乃是郭家二代的核心人物。
司馬懿之所以與郭氏聯姻,表以要職,也是不難理解。高平之變不僅是司馬家一人的功勞,其能成功離不開國內公卿文武的支援,其中郭太后的授予司馬懿的詔書便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司馬懿為了回報他們的功績,也是毫不吝嗇地封官加爵,同時為了保證司馬氏執政穩固,還與郭氏聯姻,雙方也正式進入了蜜月期。
當然司馬懿聚攏人心的舉措可不止這些,左光祿大夫劉放遷至左驃騎將軍,仍領中書監;右光祿大夫孫資升任右驃騎將軍,轉侍中,二人皆賞錢百萬。
太僕王觀復任五兵尚書,加授駙馬都尉;司空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太尉蔣濟,假節行車騎將軍事,儀同三司。司馬懿心腹從事中郎傅嘏,領司隸校尉。被曹爽貶為魏郡太守的鐘毓,升遷御史中丞。
如此種種,司馬懿大量封賞高平陵之變中的有功之人,皆有爵侯賜之。同時將曹爽時期不得意、受打壓的官吏一一提拔,還赦免曹爽門下的大量故吏,如荀勖、王沉、裴秀、王弼等人。
在安撫完中樞後,司馬懿為了安地方刺史、將軍的心,督揚州戰事的王凌遷鎮南大將軍,拜封豫州刺史毋丘儉為前將軍,幷州刺史田豫為右將軍,兗州刺史王昶為左將軍。
總之為了安撫國內人心,消除高平陵之變、洛陽歸漢帶來的影響,司馬懿毫不吝嗇官職以及爵位。
不過的話,司馬懿為表自己的忠於曹魏之心,拒絕了郭太后及眾人推選的丞相之職,僅以太傅職,總領全國軍政。
開玩笑,丞相這位子敏感至極,上一個在中原當丞相的人可是曹操,某司馬懿若當上丞相豈不是證明自己不是為曹魏大業,而是為個人私慾方才兵變。
在司馬懿的一番操作後,政令盡數從鄴城下發而出,而司馬懿也才稍微清閒片刻,關注其他之事。
“啟稟太傅,親魏倭王卑彌呼遣使覲見,並奉上生口(奴隸)三百人,孫驃騎問太傅當如何接待。”陳圭稟告道。
親魏倭王乃是曹叡在世時期,倭國女王卑彌呼遣使朝貢之時,由曹叡賞賜之名。畢竟上一個對倭國的諡號還是漢倭奴國王,劉秀所賞賜下的。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司馬懿沉吟少許,說道:“將倭國入國朝貢之事散播出去,賞其布絹,如四夷朝闕之禮。”
“諾!”
對於倭國,司馬懿提不起任何興趣,之所以讓散播其朝貢之事,主要是因洛陽被奪,國內士氣低沉之故,需此訊息振奮一二,讓大家知道當下大魏仍然可說是中原共主,君不見蠻夷朝貢否?
待陳圭離開之後,司馬師趨步入堂,臉色頗是凝重,說道:“父親,自高平陵之後,州郡上屯田民眾逃散,多有入豪強士族之中以為佃戶,當是若何?”
隨著遷都以及高平陵事變、洛陽被奪之後,曹魏中樞的威信急劇衰弱,地方上的刺史、將軍隱約有不從之心,要不然司馬懿也不會為了安撫他們,不惜將大量的官職、爵位下發,以悅他們之心。
特別是在高平陵事變後,以曹爽、何晏、鄧颺、李勝等為首的執政者被一網打盡,地方上州郡官吏人人自危,少有執政。門閥豪族們也向社會底層的屯田民眾下手,兼併土地,收為佃戶。
屯田民眾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