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科舉(番外),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盧欽搖了搖頭,說道:“遷往關中,悲喜皆有。得陛下看重,家父為朔王傅,在朔方教導朔王。我當下官至侍御史,在御史臺就職。今欽知茂生趕赴長安科試,故來迎接一二,以敘往昔之情。”
張華打量幾眼,笑道:“盧君所言,恐是有假,應還有他意,否則朔王門人又怎麼會尋上我。”
盧欽大笑幾聲,說道:“也不隱瞞茂先。朔王遠鎮守邊疆,其治下多為胡眾,少有學士之士。故朔王來信,詢問當下科試,可有能人,讓某舉薦一二。在下念及茂先學識過人,身懷大才。而朔王又求賢若渴,不去君能否在科試之後,前往朔國任職,以為輔佐朔王。”
頓了頓,盧欽湊到張華耳邊,說道:“朔王不為奪嫡,僅是為治邊疆。自朔王戍邊以來,雖有猛士,但無智謀之士,時常為之憂也!以卿王佐之才,若得朔王賞識,舉薦至朝堂,日後必一飛沖天。”
張華微微挑眉,質疑問道:“真是如此?”
盧欽跺了跺腳,小聲說道:“今太子之位鞏固,朔王安敢有此念。即便朔王有此念,我也不敢為之。只是朔王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實乃良主,可以佐之。若以先家境,不知何時方能高升,但若有朔王賞識,必得重用。”
聞言,張華沉默下來。
作為寒門子弟,他可知道機會是多麼難得。盧欽作為名門望族子弟,不僅在魏,還是在漢都有中央官職可以出任,甚至他夢寐以求的孝廉,他都可以拒絕,以為養名。
“朔王如何知我?”張華問道。
盧欽沉吟少許,說道:“今歲阮籍出任五原太守,朔王曾與其見過。時論天下俊傑,阮籍言君有茂先王佐之才,朔王心慕之,但苦於不能擅自離邊,故讓在下表達朔王心意。”
去年阮籍曾被中央派到幽州出任考官,那時張華苦於無法出名,便做《鷦鷯賦》,以透過對鳥禽的褒貶,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阮籍在看到這篇賦後,驚歎張華的才能,並對張華極力看好。
在阮籍前往五原郡任職,路過朔國。劉諶聽聞阮籍的名望,特意前往拜見。
張華吐了口氣,說道:“今端門科試未過,華前途未知,恐有復朔王之恩。”
盧欽聽出了張華的言外之意,摟著張華的手臂,笑道:“欽對端門課試過往內容有所知曉,或需能助茂生一臂之力。今此處嘈雜,隨我往僻靜之所探討。”
“多謝盧君!”
……
端門試如期舉行,由太子劉璿親自督之,並由其領人批閱,選拔達標士人以為孝廉,張華名列其中。
劉璿送上名單,說道:“父皇,此乃今歲孝廉名單。”
劉禪翻閱奏疏,問道:“今歲各地入孝廉情況如何?各地孝廉比重如何?”
“今歲按照去歲商討之議,分南北二榜。益、梁、雍、涼、荊等州為西榜,兗、豫、揚、冀等州為東榜,其間互不干涉。西榜益、荊、司隸三州選為孝廉多,東榜豫、冀二州人多。”劉璿答道。
用東西榜來分取孝廉,也是不得已的辦法。當初沒弄東西榜,結果中原士子以決定性優勢拿到了孝廉的名額,巴蜀士子比例次之,荊湘、雍涼士子佔據較少。
引得大漢高層不滿,希望劉禪限制中原士人孝廉的名額。這讓劉禪如何能同意,大漢已經這般折騰中原士族了,如果還實行以歧視性政策對待中原士族,怎麼讓他們歸心。
於是劉禪想出了東西榜,明面上沒有采取歧視性政策,但實際上卻保證了關西人的利益,讓關東人內部自我競爭。
“可!明歲再增設一武略科,不與文吏、儒學可相同,由樞密院主持。讓涼、並、朔等邊境百姓亦能有機會以武入孝廉,以聚邊郡人心。”劉禪吩咐道。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