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科舉(番外),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紀·光文帝紀》:七年秋,林邑王攻殺日南郡吏,中祖震怒,調交、廣、湘三州兵馬討之,以交州刺史陶璜為帥,水陸並進擊林邑。

中祖發虎賁營及韓、青、徐三州卒三萬,遣都督杜預、樓船將軍羅憲、朝鮮太守陸抗徵三韓。

……

八年夏,林邑國滅,取王範熊之首遊使旁越裳諸小國。

同年秋,陸抗斬辰王,三韓降。以其地擴帶方、樂浪二郡,又設臨屯、朝鮮、真番三郡。

《漢紀·張閻陶楊傳》:延熙七年,林邑少田,貪日南之地,侵暴日南郡縣,殺害長吏,掠奪百姓,交州刺史陶璜建牙聚眾討之。林邑王範熊見兵至,遣使上表,求還所略日南民戶,又奉獻國珍,定為朝貢。

璜不準,斬其使,水陸進討,……林邑國破,王範熊逃入扶單國。璜遣使入扶單,書曰:“範熊,漢之仇寇,蔽之者死。”

扶單國惶恐,欲殺範熊,以悅大漢。範熊有所察,奔走屈都。屈都王不敢蔽,使人殺之,送其首入漢,以為漢之臣妾……

十月,長安。

三韓入漢,林邑國滅,這兩條訊息上了長安市坊幾天熱搜,便又降了下來,被秋闈帶來的熱度所取代。

自大漢一統天下後,也把大漢獨特的選官制度推廣到了中原以及江東,廢除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以及江東原始的察舉制。

當然隨著時間的變遷,劉禪又對選官制進行修改,減少了對普通士子考取孝廉資格的難度,進一步增加錄取孝廉的名額。但增加了對孝廉任官的難度,被地方州郡推薦的孝廉需要和從地方上考上來計程車族一同考試,不再分開考試。

當下的察舉制已經大變味了,地方上每個郡除了每年可以舉薦孝廉外,還要來自地方上的普通士子,他們投碟自入,透過州與中央的考核,擁有與地方孝廉參加端門試的資格。

因此在每年的十月份,便有大量來自天南地北計程車子齊聚長安,參加尚書檯舉辦的端門試。

來自涿郡的方城張華揹著包袱,衣著極為樸素,穿梭於街道之中,尋找著幽州為幽州籍貫士子準備的驛站。

張華,字茂先。涿郡張氏,留侯張良十六世孫。其年少孤苦貧寒,靠幫別人牧羊來養活自己。但其自強不息,內修身心,外習群書。品性達人,器量寬闊,膽識弘大。

若不靠外力,以其家境根本不可能被舉為孝廉。但在大漢平定天下後,大漢新的選官制得以讓他恩進,他投碟自進,透過了州、中央的考核,拿到參加端門考試的資格。

“敢問足下可是張華,張茂先?”

老者領著幾名胡人隨從攔住了張華,語氣恭敬地問道。

張華微微愣住,行禮回道:“正是在下,不知長者有何賜教?”

“在下乃朔王門下總管,朔王知先生入京科試,然幽州驛站簡陋,特命在下在此等候。請先生隨在下前往雅居,以待幾日後的科試。”總管答道。

張華心生警惕,答道:“在下與朔王素不相識,又對足下無恩,恕在下不能答應。”

“哈哈!”

“數年不見,茂生仍是如此拘束。”

張華聽著耳熟的聲音,尋聲望去,只見一名儒雅之士從小巷間走出,不由喊道:“盧兄?”

張華迎了上去,施禮說道:“數年不見盧兄,不知今在關中安好?”

盧欽,字子若。東漢名儒盧植之孫、朔王傅盧毓之子。在涿郡之時,盧欽對張華的才能便十分器重,當時在他的牽橋搭線下劉放還準備把女兒嫁給他。

但是這一切在大漢一統天下後改變了,盧氏、劉氏被遷往關中,失去貴人賞識的張華又回到了過往的日子。

今能得見舊人盧欽,張華又驚又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