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北巡,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故應當因地制宜,施以內政,善治漢胡,而非僅治漢民。伯歧可知?”劉禪問道。

張嶷弓腰行禮,說道:“啟稟陛下,臣將從之,並引以為戒。”

這就是張嶷來自巴蜀地區的缺陷,巴蜀地區以農為業,不似北方邊郡之地。是故張嶷在制定治理計劃之時,不免帶有他原生的農業思維去治理邊郡地帶。

畢竟遊牧思想與農耕思想都有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歷代王朝之中有遊牧色彩的王朝治理草原會較好些。畢竟出生於農耕社會的人去治理百姓之時,往往會帶著傳統治理內地郡縣的思維來到邊郡,還需因地制宜。

也就是說大漢越往北統治的話,越需要有邊境以及知曉胡事的人治理會好些。讓巴蜀地區的大臣治理,非能力出眾者,難以出功績啊!

劉禪問政結束之後,讓眾人散去休息,留下鄧艾一人,君臣獨奏。

劉禪在河畔尋了一個石頭坐下,指了指不遠處的石頭,說道:“士載無需拘束,入座即可。”

“謝陛下!”鄧艾應道。

劉禪神情溫和,詢問道:“卿繼任朔方都督時近兩年,管理朔方三郡復土亦有小得,不知卿於治理朔方胡人有何見解?”

鄧艾面露難色,拱手說道:“啟稟陛下,我等受陛下之命,北上招撫鮮卑諸部。陸續以來,鮮卑有萬餘帳胡人南下,臣等讓其於河西放牧。但其多與河西鮮卑或羌人發生牧場爭搶之事。”

“如上月,麥田鮮卑與南遷的乞伏鮮卑互相廝殺,便是為了牧場,幸得伯約相助,方能鎮壓下去。是故臣以為,胡人漸多,我大漢難轄,則必生亂。而且胡人逐草而居,河西少有險要,屆時將來去自如也。”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南遷之時,朕便知如此之事。鮮卑之民少有律法,難以管轄。以《蜀科》治之,過於嚴苛,不能取也。故朕此次北上,便欲為解決此事而來,安鮮卑部落,約定俗成,抽其兵為我大漢征戰。”

“請陛下示下。”鄧艾謙卑的說道。

“鮮卑天性隨性,慣於遊牧,上有長,而無君。畏勇而聚,勇散則退,故不可以嚴法治理。大漢與其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餘悉盡按部落慣例。於賦稅者,大漢分文不取,並向部落收購馬匹、牛羊。”

“唯有諸部落二帳出一正兵,單成驍騎衛,自編為軍。大漢根據諸部落出兵人數,賜予錢財、蜀錦各有不同。各部劃分草場,首領可有官爵,不可過他人牧場放牧,違者以死罪論處置。”

……

“如此以上,皆以刻石盟誓,祭告於天,違者諸部起兵共誅之。”

“故士載可傳信於南遷鮮卑或河西鮮卑諸部於十月十九,朕於此地設臺,若不來者,我大漢集諸部兵力起兵共誅之。”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