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春耕,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成都看看其孫兒。”

“諾!”

劉禪手持硃紅批閱鄧艾的奏疏,說道:“自孝武皇帝開疆以來,北地郡(銀川)戶口有數十萬之眾,土地肥沃,百姓離散,多有死傷,淪落為胡人之地。今我大漢繼承兩漢之志,欲復辟朔方諸郡,故北地郡治理,當為重中之重。”

“讓張嶷專心治理北地郡政務,內安百姓,外撫諸胡。朕將於秋季北巡,觀北地郡復興之貌,賞其闢地之功。”

“諾!”廖立應道。

朔方諸郡的復辟有先後順序之分,也有不同人管轄。大漢採取先易後難的政策,先復辟土地肥沃,又有交好胡人基礎的北地郡,於是在去年夏春之際,鄧艾、張嶷二人領著軍士以及百姓前往北地舊郡復土。

而上郡的閻宇、西河郡的王嗣則暫時受諸葛亮管轄,由諸葛亮指揮二郡復土的程序,以及派遣將士進行軍事支援,向北進討不歸附大漢的漢胡之民。

廖立接過鄧艾的奏疏,瞄了眼上面的紅字,只見陛下在上面批閱道:讓鄧艾繼續招募鮮卑部落,特別招納弱小部落南遷,劃分北地郡無主牧場給南遷的鮮卑諸部放牧。

劉禪將硃紅筆交給周琿,說道:“公淵,讓呂乂、馬謖統計西北二州可放牧之地,在朕北巡之前上呈到你手中。”

廖立有些不解,問道:“陛下之意是”

劉禪瞧著田間忙於耕作的諸皇子,說道:“以胡俗治胡而已,胡人以放牧為生,強迫他們改牧為耕,其心有不滿,亦難改其俗。今朔州諸郡胡人遍地,大漢若要復地,還需另闢蹊徑。”

說著,劉禪嘆了口氣,說道:“大漢百姓稀少,難以北遷百姓。若要效彷武皇帝以武伐胡,外遷兩百萬百姓,朕之一生恐是難以見到復郡之景了。今鮮卑無主,陷入內亂之中,若不趁此時嘗試他法以治理胡人,豈不可惜。”

“陛下英明!”廖立恭維道。

劉禪站起身子,隨口問道:“漢嘉弋羌之事進展如何”

廖立跟在劉禪身後,答道:“啟稟陛下,弋人數次戰敗於犛牛羌之手,弋王巴皮斯戰死,弋人無首。魯侍中已遣使招降弋人部落,並讓人暗中支援犛牛羌三王子、二王子各為羌王,讓其與大王子爭奪王位。”

“嗯!”劉禪微微頷首,說道:“讓虎賁軍隨時準備進駐漢嘉,配合羽林、漢嘉郡兵,受魯侍中節制。待三人互相殘殺,向我大漢求援之際,一舉蕩平犛牛羌,剪除蜀中肘腋之患。”

“諾!”

就在劉禪與廖立二人討論尾聲之際,劉璿領著兩位皇弟忙完田中農活,整理完農具後,走到他父親跟前,行禮說道:“父皇,兒臣與二位弟弟已忙完今日農事了。”

劉禪看向他們耕種的區域,滿意地點了點頭,溫聲道:“今日你們三人感覺農事如何”

“父皇,甚是辛苦……”三皇子劉瑤抱怨說道。

二皇子劉琨頗有感觸地說道:“啟稟父皇,兒臣今日方知農事不易,耕者辛勞。我等受百姓供養,今後兒臣自當惜農。”

“璿兒有何感觸”

劉璿微微拱手,說道:“兒臣今日方知父皇耕作田畝意義何在天下百姓不知陛下耕種之事,但大漢諸卿能知陛下耕種。如《韓非子》有言:楚王好細腰,國中多餓人;齊王好紫衣,國中無異色。上者以視耕事為要,下者必以農事為先。”

“父皇所為之事,或是合班固所說‘上為之,下效之’之語。”

“哈哈!”

劉禪大笑幾聲,問道:“公淵,朕之三子如何”

廖立多瞧了幾眼劉璿,對他頗是驚歎,說道:“三位皇子皆達於他人,臣恭賀陛下,我大漢後繼有人。”

劉禪摸了摸三子劉瑤的腦袋,笑而不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