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六章 辭別,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蒼莽夜幕下,馬蹄聲一前一後響徹曠野。

前人見後人不斷追趕,神色著急,連抽馬臀。但以他的騎術,又如何能媲美久經沙場郭淮的騎術,不一會就被他趕上。

郭淮舉著火把,策馬於前人之後,大聲喊道:“魯世英,我乃郭伯濟。某非追殺世英之人,而是欲與世英敘舊,莫非是淮錯識你乎?”

“御!”

聞言,魯芝停下戰馬,勒住韁繩調轉馬頭,自言慚愧,不敢對視老友。

郭淮輕夾馬腹,一副難以相信的表情,說道:“世英久受帝恩,為何如他人一般貪圖富貴,棄大魏而走蜀乎?此非淮摯友魯世英為人。”

自從曹叡於信嶺戰敗,關中官吏多有向大漢投降。郭淮只是想不通為何一向不愛慕富貴,清貧樂道的好友,為何要向其他人一樣,投效大漢。

魯芝見郭淮誤會,連忙解釋說道:“伯濟兄,非是如此也!伯濟不以在下微末,與我相交,聘我為別駕,又舉薦某為大將軍屬吏。故生我者,我母也;知我者,為伯濟兄也!某非因貪圖富貴,奔走入漢,而是乃為芝之母也。”

魯芝因其父早年被郭汜殺害,顛沛流離,直到十七歲才開始真正治學。當魯芝被郭淮舉薦為孝廉,並提升為郎中之時,年歲已經很大了。

諸葛亮北伐隴右之時,魯芝才剛被郭淮聘請為別駕。可以說他能走上仕途,有今日之地位,與郭淮賞識舉薦分不開。

不過郭淮雖對魯芝有舉薦之恩,但是郭淮卻十分敬重魯芝,與其為摯友關係。故魯芝所言,並非為虛言,而是實打實的話語。

“昔郭汜亂政以來,芝父不幸被害,芝襁褓隨母流離,居於郿縣。芝母辛勞前後,才能與族人讀經進學。故曰無我母,則無芝也!”

說著,魯芝這個四十五歲的老男人,眼眸裡閃著淚花,說道:“今芝母在郿縣,芝若隨陛下遠走關中,致使母親無人照料,芝將乃不孝之子。芝死後將無面目入九泉之下,以見我母也!”

郭淮手中的馬鞭晃了晃,嘆了口氣,說道:“淮錯怪世英也!”

對於魯芝這個解釋郭淮是認可的,他與魯芝交好,便知他家中母親因早年辛苦奔走,落下病根,年歲漸長身體多病。魯芝雖有家室,但是因為人廉潔,家無餘財,妻子還經常要以織布為用。

如果魯芝拋棄家人入關東的話,那麼以他們家的經濟情況,魯芝的母親基本會因沒錢買藥而病死。

畢竟魯芝的家境與郭淮這種超級富豪家庭可沒得比。郭淮曾祖父郭遵為兗州刺史,曾任守光祿大夫,奉命巡行天下。祖父郭全,東漢大司農。父親郭縕,東漢末雁門郡太守。

頓了頓,郭淮面露不解地問道:“世英既然有如此難言之隱,為何不告知我乎?”

魯芝慚愧地低下了頭,說道:“芝此舉乃棄忠而取孝之為,將有何顏目見伯濟兄也。況且……”

後面話雖然沒說,但郭淮也知道魯芝擔心自己會阻攔他,甚至可能會向司馬懿舉報魯芝。

郭淮輕笑一聲,看著天上璀璨的星河,感慨說道:“世英與我久識,淮又豈能是如此之人乎?”

對於士族的郭淮來說,效忠的帝王與摯友相比,或許摯友更加重要些。畢竟四百年的兩漢都沒有讓他效忠到死,更不用說曹魏這種篡漢而興的國家。

要知道了太原郭氏可非普通門閥,而是屹立於中國千年的世家。實打實印證了那一句話‘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郭淮的太原郭氏起於春秋戰國時期,歷經兩漢,又至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宋,千餘年間不斷的文臣武將湧現出來。後代郭子儀(唐)、郭守文(宋)、郭榮(隋)亦是太原郭氏之人。

郭淮將系在肩膀上的披風解了下來,整理了下扔向魯芝,感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