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八章 出使,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235年,二月,長安。
清晨朦朧,雖已是春季,但關中平原的風依然凜冽,令人不由打了個冷顫。
遠處的地平線上趴著宏偉卻又殘破的城池,而在它不遠處漢軍營寨密密麻麻地駐紮在城外,旌旗獵獵作響。
劉禪身披甲胃,站立在土坡上,眺望長安城,蹙眉問道:“顏斐還是不願投降嗎?”
劉禪巡遊昆明池後,便率軍抵達匯合黃權所部,駐紮在城外。本以為大軍抵達,又因大軍後撤的長安守軍或許會歸降,卻不料京兆郡郡守顏斐並沒有妥協的打算。劉禪只能派遣廖立持符節,入城勸說顏斐投降,不要負隅頑抗。
手持符節的廖立搖了搖頭,說道:“啟稟陛下,顏斐言我軍雖有大勝之勢,但卻不知魏軍是否會去而復返,不敢投降。其請陛下寬限十五日,十五日後,他帶城內官吏、士卒出城獻降。若有違一日,可讓陛下將其斬首。若我軍要攻城,其將率軍死戰。”
劉禪抽了抽嘴角,顏斐這老小子夠噁心。自己真破了長安城,也不敢殺顏斐啊!
要知道京兆郡自從馬超敗退之後,百姓大都不去專心耕種。顏斐抵達京兆郡後,整阡陌,植果樹,授造車之術,養豬狗以換牛,又起文學,整肅風紀。他在任十幾年時間,百姓安居樂業,官民互不相擾,可謂是無顏斐就無京兆郡今日富庶。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殺了顏斐相當於得罪了整個京兆郡的百姓,失去了當地的民心。是故大漢真想久居京兆郡,就不能動這老小子,還要供起來。
黃權捋著鬍鬚,冷笑說道:“顏斐此乃緩兵之計,必為逆魏撤退大軍掩護,使我等無暇追擊蔣濟。”
黃權一眼看出來,顏斐這一舉動是為逆魏大軍撤退時間,讓大漢軍隊無法快速地追趕蔣濟,蔣濟從而有足夠的時間,行撤退之事。
不得不說顏斐這個緩兵之計,用得漂亮。以仁德為代表的大漢,基本是會答應顏斐的條件等十五日,無需折損兵卒,不害百姓的情況下拿下長安。可以說是顏斐拿捏住了大漢。
劉禪沉吟半響,問道:“以諸位之見,我軍應如何為之?”
廖立握著符節,思慮說道:“關中諸郡凋敝,唯有京兆富庶些許。我軍若要強行攻克長安,恐要折損士卒,又致使百姓離心,不利於我大漢日後以長安為都之舉。當年高祖皇帝入關中,與百姓約法三章,遂得民心,今我大漢應當彷之。”
經過劉禪、諸葛亮以及群臣的討論,戰後將要立長安為陪都,暫時仍以成都作為首都,大漢行二都制。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話雖是廖立這般所說,但劉禪心有仍有不安,他總感覺曹魏還藏著貓膩,只是不為大漢所知。
“黃卿以為如何?”劉禪問道。
寒風吹拂而過,黃權緊了緊肩上的披風,答道:“啟稟陛下,臣以為若顏斐真如此所言,我軍可遣上將取藍田,入武關道,看是否能奪取武關,以為我大漢入荊州之門戶。”
作為大軍統帥以及戰術家的黃權,他更看重於那些軍事要地,以及未被大漢奪取的關隘。
沉默許久的霍弋,拱手說道:“陛下,臣隨大軍之時,路遇賢人投奔大軍。其名為魯芝,字世英,乃扶風眉縣人,乃司馬懿府中屬官。臣與之交談時,察其計略過人,有高瞻之見,通曉兵政之事。長安之事或有內情,陛下可垂問於他。”
劉禪露出一絲笑容,說道:“既然如此,宣魯芝覲見!”
“諾!”
半響後,魯芝抵達土坡之下,微整衣冠,緊隨侍從身後,行禮道:“魯芝拜見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永受嘉福。”
“免禮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