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陵邑,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入六月下旬,距離平定關中,已經過了快小半年的時間。關中之戰的封賞也已基本落實,大量的錢糧從府庫中劃出,獎賞的農田也已經從當地的郡縣劃撥出去。

大漢國內大體上又進入了和平發展期間,只不過在邊陲地帶上並不太平。剛上任的朔方都督鄧艾領軍,與張嶷遷北地郡舊民回西套平原,在(今吳忠市舊址)上重建郡治。原縣名的富平也被劉禪改成建興,以年號命之,寄託非凡的希望。

鄧艾在西套平原,藉著大漢的威望以及河西鮮卑的幫助,與河西諸胡互通有無,用錢財贖買流落入胡人手中的漢人百姓,聚集人煙,以為復土。

與此同時,上郡太守閻宇在宿嘏的配合下,擊敗盤踞於高奴舊城(今延安市)南匈奴分支部落稽胡分支小部,將數千稽胡百姓編戶齊民,修築舊城以為御外敵。而河西郡太守王嗣領軍沿著黃河北上,尋漢人人煙,築小城屯兵安民。

江州地區,江州都督鄧芝統率左白甲衛,於巴地的賨人、蜑人之中招募衛戶,或征討深山內不從蠻夷。

河湟地區,護羌校尉馬謖在禿髮鮮卑元氏的幫助下,為左青甲衛募羌胡,尋善弓騎者入戶。

南中地區,庲降都督馬忠將剛抵達南中的左赤甲衛調往興古、永昌二郡,讓他們在指定的區域內讓發揮,禁止違背軍紀即可。

經過李恢長期的治理,南中七郡靠近蜀地的幾郡頗是安定,少有不從的蠻夷部落。因此馬忠繼任李恢職位後,為進一步對南中的管理,主動將治所遷到建寧郡味縣,處在漢夷的之間,加強對夷人的管理。

上一次牂柯郡、興古郡的獠人起兵作亂,並非南中不寧的代表,而是大漢對南中深入控制的表現。

簡單來說,李恢在職期間重點治理靠近蜀地等郡,輪到馬忠上位將大漢的觸角往外延伸,目前重點治理興古、牂柯二郡。此二郡乃大漢與交州的交界處,順流隅水、周水南下,可以抵達東吳交州等地。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至於永昌郡的話,在大漢的最南端,郡內領土包括緬甸北部的部分地區,大漢在這也只不過是控制幾座縣城以及附近的村落,大量領土及蠻夷難以深入管控。

因此左赤甲衛入深入南中征討南蠻,也可以看作是大漢增加南中地區控制的表現。而且白甲衛以往也會深入南中,降蠻人部落編戶為種邑,或俘虜為奴。

加上即將在七月份準備征討汶山羌的右三衛,可以說大漢四面向蠻人動手,以獲取蠻夷人口以及三衛兵丁。

不過此時的劉禪沒有著急出征,而是在朝殿上召見眾臣,商議國事,叮囑相關事宜。

太常杜瓊手持笏板,出列說道:“啟稟陛下,今我大漢光復長安,又以長安為陪都。敢問陛下,是否廢立南陵,於長安新建陛下陵邑。”

劉禪的皇陵,號為‘南陵’,與老劉的惠陵(北陵)對望。

南陵在劉禪的登基之初,便開始修建。不過為了支援北伐,南陵修建一直是小打小鬧,沒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大漢光復長安,以大漢未來的規劃肯定要遷都長安,那麼皇帝的陵墓需要修建在首都附近,南陵也失去了他的作用。

侍中魯芝進言,說道:“啟稟陛下,臣也以為杜太常之言,頗是有理。陛下可於長安重建新陵。並啟陵邑,遷郡國豪傑貲五百萬以上於新陵,賜上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冢地、第宅,以入長安。”

此言一出,朝廷眾臣臉色微變,看了魯芝幾眼。杜瓊心中暗暗叫苦,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啟新陵的建議,會引出魯芝建議陵邑制的建議。

不過階上的大漢天子劉禪臉色澹然,沒有絲毫變化。顯然眾臣的表現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