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老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見時辰不早,說道:“時入深夜,承明不如早日歇息。明日還有軍務、政事要理。”

潘浚也有些睏意,打著哈欠,說道:“孔明不走嗎?”

“陛下書信未回,寫完便走。”諸葛亮指了指桉上擺放的巾帛,說道。

“善,孔明當以身體為上,早日安歇。”

說完,潘浚拱手行禮,率先回房。

諸葛亮盯了輿圖半響,坐回榻上,手持筆墨,正欲下筆。不知為何,諸葛亮卻又嘆了口氣。

凝視著搖曳的燈光,未過多久,諸葛亮重新提筆寫信。

“陛下進取之心,臣與諸公皆知;朝廷有臣坐鎮,請國家寬心。自陛下平定關中,臣至關中坐鎮以來,中間期年,然喪劉巴、陽群、馬玉、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此皆乃先帝所遺荊州將士。”

“子遠(吳懿)自入秋來,病染床榻,恐命不久矣。故關中兵事,多委任子均(王平)理之。今臣五十有六,越明年將有七也。承明痴長臣三歲,將有六旬。季常小臣六歲,亦有五旬。與臣同進退者,愈發少矣。”

……

“臣交結慚時輩,龍鍾似老翁,念及國家春秋鼎盛,自感能左陛下時日漸少。先帝多遠征,無瑕教導陛下,先帝嘗撫國家指臣而言曰:“劉氏興復,惟此而已。”命臣為寫申、韓、管子、六韜於陛下,所以親自教之。”

撰寫著,諸葛亮眼角泛起淚光,抬頭些許,緩解情感,低頭續寫書信。

“及白帝駕崩,陛下時尤小,仍是聰穎,事臣如父。時益州疲弊,強敵窺之,臣每每記憶,皆感彼時困難。所幸之事,陛下天縱之資,高出太、世二祖,漢室三興,指日可待。如今臣尚能披甲遠征,思慮未有遲鈍,自當為陛下盡臣年邁之力。”

……

寫到最後,諸葛亮停筆良久,寫道。

“臣老矣,思緒紛亂。所言之語,恐揹人臣所為。陛下若有不悅,還望恕之。”

諸葛亮擱筆於桉,望著被巾帛吸收的墨水,久難平復心情。

今年以來,太多荊州將校病逝了,大將吳懿身患重病。與自己搭檔的楊儀、潘浚雖能理事,但肉眼可見的衰老下去。而自己經歷關中之戰後,特別是今年,鬢角愈發變白,體力遠不如從前。

如今的諸葛亮自感覺時間不等人,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未克,而他卻年近六旬了。而他現在只希望為大漢多取一塊土地,多積蓄國力,早日克服中原。

忽然想到什麼,諸葛亮不顧書信格式,提筆又在下面續寫道:“子均、文長、士載、德信、伯約、紹先皆乃漢之良將也,其中子均性情穩重,精通兵法,可於危困之中,託以大事。紹先以國為上,兵法為次,可以信之。”

“文長、伯約剛烈,勇略為先,兵法激進,國存亡之事,深宜慎之。士載、德信文武之士,處事能斷,威恩並立;德信以政為達,士載以兵為先,皆可委任以督事。”

諸葛亮呼吸了口氣,將巾帛裝入竹筒,明日寄送。隨後站起身子,又端詳輿圖,看著右下角的南陽郡,或許如新近大臣魯芝所言,易取南陽,而難克河東。

但念及中分天下之盟,諸葛亮不禁嘆了口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