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老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夜,寒風漸襲,冷月如鉤,清輝灑地,樹影搖曳。

潘浚手挑燈籠,冒著寒冷而行,臨睡前的他聽到窗外大風,心中掛念不下樞密堂,特意起夜來看看。

樞者,中央之地;密者,國之機密。當初大漢初下關中,宮殿殘破沒有辦公之地,劉禪特意在未央宮讓出偏殿讓大臣入住,又撤出一間側殿用作辦公處,政務之地曰:中書廳;軍務之地曰:樞密堂。

諸葛亮入駐關中後,繼續沿用此地,並無更改。

走了幾步,只見樞密堂內隱約燈火點亮,一道熟悉的人影在隔著窗戶走動著。潘浚推開輕掩的大門,問道:“可是丞相?”

手持油燈的諸葛亮轉身看去,見是多年的搭檔潘浚,笑道:“承明還未入睡?”

潘浚挑著燈籠,搖了搖頭,說道:“今夜風大,臨睡前擔憂樞堂內窗戶不密,有大風吹入堂內,致使公文損毀,故特來檢查一二。”

諸葛亮將油燈放下,笑道:“承明還是老毛病,杞人憂天。”

潘浚見諸葛亮在琢磨軍事,特意點燃堂內的燈盞,感慨說道:“人老了,難免如此。總是擔心什麼事沒做好,出了差錯。上丞相近日身體如何?”

關中秋季漸冷,諸葛亮又年歲漸長,精力不足,上月感染風寒,剛剛治癒。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人難免有疾,不過風寒而已,服用幾貼藥便可治癒。現在最為頭疼的就是重新調整部署,明年如何東征逆魏之事。”

因為之前,孫權要求大漢出兵荊北,以為配合東吳進攻。諸葛亮在商議東征的時候,留下一支兵馬出武關作為餌兵。卻不料孫權因文欽歸降,改變進攻方向,那麼大漢只能取消兵出武關的計劃,重新調整部署。

潘浚看了看河東輿圖,吐槽說道。“司馬老賊倒是謹慎,在河東深修城池,多儲糧草,絲毫沒有和我軍陣戰之念。”

司馬懿在河東大力修繕蒲坂、汾陰、皮氏、安邑四城,蒲坂掐住蒲坂津、皮氏遏制龍門津、汾陰控制汾陰渡。安邑作為河東郡治,可四向支援河東諸城。同時他又在潼關修繕城池,一副讓大漢強打,自己避戰不出的打算。

司馬懿這次修築的烏龜殼,遠比在關中修的烏龜殼更加堅固。由於大漢有漢中、隴右、涼州三地,從地理上已經是半包圍了關中。關中四塞之險,已經只剩下黃河、潼關,如此的防禦工事天生就是畸形的。

李淵入主關中,面對佔據的隴右地利的薛舉,亦是處於下風。若非李世民打了出來了一個淺水原之戰,李淵基本是要回太原去了。

河東則是不同,河東有黃河之險,側面有的風陵渡有潼關把守,只有西面露出給大漢進攻。如果本身不缺糧草的話,守軍又不出戰,大漢想攻佔下來,還是很困難,除非司馬懿的部署出錯。

諸葛亮手指敲了敲輿圖上的潼關,說道:“潼關在司馬懿之手,亦如利劍頂住我關中咽喉,而我大漢只能部署將士於此防守,對其卻是無能為力啊!”

漢潼關建在黃土塬上,而不是數百年以後因黃河沖刷河道,北遷到塬下的隋唐潼關。其地形險峻,東南有禁谷,周圍山峰相連,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即使大漢想部署重兵進攻潼關,也因地勢之故,難以施展,而曹魏安排幾千人足以阻擋大漢數萬人的進攻。因此曹魏擁有了潼關,就相當於擁有開啟大漢關中的鑰匙,隨時可以進攻,而大漢反而要佈置重兵把守。

潘浚沉吟少許,問道:“此次東討河東,上丞相欲如何進攻?”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暫時未定,還需思量幾日。”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黑夜中傳出打更人的聲音,打破二人交談的話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