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單于,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單于的大纛白旗,以及黃金裝飾的彎刀,說道:“鮮卑乃黃帝軒轅氏,子昌意之後。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我等因以為號。匈奴先祖乃夏后氏之苗裔也,淳維建匈奴以為王。故鮮卑、匈奴皆為炎黃之後,與中原漢人同出一脈。”

“今大漢陛下不以我等卑鄙,念我等無主,難融中原,自降兼‘單于’於身,融我等於河西逐牧,封國置道以為建制。我等蠻夷不勝感恩,遂許單于以驅馳,今奉大纛、佩刀、單于璽於聖上,以號令我等。”

對於大漢禮法而言,中後期的單于不過是內附的胡王,與國內諸侯王同等級,今劉禪以‘陛下’領‘單于’確實是自降身份。不過若是在早期,單于是與漢天子同地位,冒頓單于那可是敢侮辱呂后,而大漢卻只能忍辱負重。

不管如何,今事已定,劉禪決定將河西諸胡融合一體,上尊號單于,行以胡治胡之事。不管禮法如何,對於功利為主的劉禪都無所謂,能讓大漢增加國力,了卻大漢北疆之事,驅使胡人為己征戰就足夠了。

在元拓說完之後,左右將單于大纛樹立於劉禪身後,與漢天子大纛並立,一白一紅相得益彰。漢玄紅為貴,胡以白為尊。

劉禪取下彎刀佩戴於腰間,雙手舉起白玉製作而成的單于,以領為單于。

眾胡人好似眼睛放光,喚醒血脈裡的記憶,紛紛跪地行三拜九叩之禮,口呼道:“臣等拜見撐犁孤塗單于。”

撐犁者,天也;孤塗者,子也;單于者,廣大也。故匈奴之王,號‘天子’,與漢天子同意。

劉禪微微頷首,沉聲說道:“諸部沐浴聖恩,歸附朕之治下,今無論鮮卑亦或匈奴皆稱為‘胡’(注一)。朕與卿榮福喜戚,相與共之。當封爵賜邑,世襲罔替,以鐵為契,以丹書之,與大漢同生共亡。”

眾人共推劉禪為單于,聽其號令,那麼劉禪也需給獎賞與眾人,以為封賞。由此觀之,這只不過是劉禪依仗大漢強大的武力,河西胡人親近大漢,久受漢人影響。同時胡人窺視中原榮華富貴,得以世襲罔替,無需受其他部落剝削所帶來好處的影響。

隨著近臣根據部落人數的多寡給予鮮卑眾人的分封侯爵食邑,帳內各首領規定受領冊文和印信。

接著又在河西劃分出北地、張掖二個屬國,分別委任匈奴人沮渠牧健為張掖屬國骨都侯,任命乞伏佑鄰為北地屬國骨都侯。兩國總轄三十道,即三十名‘千人騎’,每道人數不定,少則數百、多則數千,萬者寥寥無幾。合二萬餘帳,有口十餘萬之眾,可出騎卒萬人。

不過十餘萬之眾,並非河西胡人總人口,還要許多未歸附者,需要大漢接下來征討,納入國、道管轄。

調元拓入中央尚書檯,擔任北臺尚書僕射為榮譽頭銜,由調配通曉胡事的涼州士人張就為北臺左丞,協助其安撫民政。北臺歸於尚書檯之下,聽命於尚書令蔣琬。

至於張掖都尉由李軌擔任,降服境內未歸道胡夷;北地都尉由張嶷擔任,復郡兼征討郡內不服胡夷。

《漢紀·北官志》:“建興十四年,置尚書北臺,尚書僕射一人,六百石。掌胡民事,以漢戚胡人任之。凡教化、歸附、禮儀、民刑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

----------

一《漢書·匈奴傳》單于遣使遺漢書a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