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追諡,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程短暫,未過許久便至議殿。太子人選未定,只得暫且放後,劉禪收斂心神入殿,會見大漢群臣。
殿外,群臣手持笏板,談笑風生,簇擁著諸葛亮、黃權,向二人道喜。
“上丞相統軍有方,太尉奇謀百出,大破逆魏大軍,陛下英明神武,復克關中,還於舊都,可喜可賀。”蔣琬拱手說道。
“是啊!”眾人應和道。
諸葛亮嘴角含笑,很是謙虛地說道:“有賴眾將士拼死作戰而已。”
“咚!”
還在談話的眾人迅速整隊,以黃權、諸葛亮為首,脫履赤足踩入殿中。
見天子已坐位上,群臣跪地,行禮說道:“臣拜見陛下,願陛下萬年,樂哉未央。”
劉禪正襟危坐,雙手微抬,示意行禮的眾人起身入座。
“謝陛下!”
一番寒暄恭賀克復舊都之後,大鴻臚杜瓊手持笏板,出席說道:“啟稟陛下,今我大漢得太祖、世祖、烈祖庇佑,幸復關中。陛下又於長安南郊,焚告於天,拜三祖五宗,以示我大漢繼兩漢之祚。故臣認為今當追議烈祖廟號及開國諸臣諡號,以為合乎禮儀。”
大鴻臚乃九卿之一,初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及到後面因轄諸王入朝、郡國上計、封拜諸侯及屬國首領等,多與禮儀有關,後遂變為贊襄禮樂之官。
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精通讖緯術藝。老劉稱帝時,其與眾人引用圖讖來勸說劉備稱帝。劉禪登基後,初拜杜瓊為諫議大夫,遷任左中郎將,後遷大鴻臚,掌蜀漢禮儀、典章。
掌蜀漢祭祀禮儀、宗廟的太常,由於蜀漢經學士人稀少,自從上一任太常王謀死後,便一直沒有再委任他人,其職責由大鴻臚兼任。
至於烈祖之稱,並非廟號,而是後人對開基創業的帝王稱呼,相當於我祖、顯祖之意。至於烈祖曹叡的‘烈祖’乃其自創,非歷史上原有就之廟號。
蜀漢立國之時,只追諡昭烈皇帝,而無廟號。劉備烈祖之稱,始於匈奴人劉淵之口,多為敬稱先祖之意。明人謝陛撰《季漢書》,當中也從未談起過‘烈祖’這個廟號。
至於蜀漢為何沒有給劉備上廟號,其主要原因是蜀漢地狹人少,沒有在宗廟建制層面上考慮過其宗統問題,其宗廟建制也不完備。
另外一點老劉並沒有追尊先祖為帝,也沒有認前朝某位皇帝為帝,所以他的昭烈廟不需要涉及昭穆順序、神主遷入的問題。
諸葛亮、黃權、李嚴等人出列,齊聲說道:“大鴻臚所言即是。”
冕旒後的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將由大鴻臚主持。”
“諾!”
杜瓊深吸一口氣,說道:“後漢傾頹,先帝於幽燕起兵,征戰南北,威播岷蜀。從屬者眾多,功盛及官爵高者,當以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龐統、糜竺等人。今先追諡大臣,而後上封廟號,再議宗廟建制,以為我大漢之永制也。”
“可!追諡表功,當有明細,諸卿以為寬鬆如何?”劉禪詢問追功的準則,說道。
諸葛亮手持笏板,正色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今我大漢有兩漢禮法為先,當以惜諡,不可虛名錶功,而不言過事。”
“可,行上丞相之言為追諡準繩。”劉禪說道。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顯,咱們季漢治世,不能搞表面功夫,言功不言過,效仿兩漢的禮法,嚴肅追諡、上廟號。不搞浮誇之風。
兩漢的廟號以及諡號都極其珍貴,西漢有景帝這種水平的皇帝都沒有廟號,兒子漢武帝差點也沒有廟號。兩漢下來二十幾個皇帝,真正保留下來就七個皇帝。廟號的初步崩壞起於曹魏的曹操、曹丕、曹叡三祖。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