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宗統,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亮回答禮法的問題,實屬難為他了。諸葛亮對於開國建制的禮法並不太懂,一般來說,先帝去世,新皇登基要在次年改元。而他在劉禪登基後立即改章武為建興年號,就是他不深解禮法所行誤令之事。

黃權面有疑惑,問道:“既然光武皇帝以孝宣、孝元皇帝尊為祖、父,為何長安之中高廟內還有祭祀有孝宣、孝元二帝,不應該將孝宣、孝元納入世祖廟中祭祀嗎?”

杜瓊舔了舔乾燥的嘴唇,說道:“陛下、太尉有所不知,世祖之廟乃其子孝明皇帝所建。其中深淺上至大卿,下至學士,莫能知其兩廟之意。此中原由還是臣從蔡邕所作《表志》中偶然所得。”

“據《表志》中所言,孝明新建世祖廟,乃是因光武皇帝受天命降世,其上承於天,平定斯難,乃功德並茂、開闢之祖。故孝明皇帝以為光武皇帝名曰中興,實乃開創,當設世祖新廟以讓後人祭之。”

杜瓊所說之意很簡單,劉秀當時確實是改認爹了,但是他兒子覺得劉秀看似中興,實乃開創之君,不想把劉秀和其他西漢皇帝放在一起,於是新建世祖廟。

頓了頓,杜瓊繼續解釋說道:“後孝明皇帝臨終遺詔,為求節儉,藏主於世祖廟內,孝章皇帝不敢違也。孝章皇帝臨崩下詔,廟如先帝故事,孝和皇帝亦不敢違也。故此舉便成後漢禮制。”

“前漢諸帝居高廟,後漢諸帝居世祖廟,以為分庭抗禮之勢。故此舉多不合禮制,亦無天子七廟,但前、後二漢之分,始也。”

根據杜瓊所說內情,劉秀早年欲設新廟,另起爐灶,但迫於禮制,又給自己認了祖宗。但他這個願望被他兒子實現了,給他新建世祖廟。同時孝明皇帝為了給老爹捧場,自己沒有單獨修廟,而是入世祖廟。後代的東漢皇帝也都效仿前人所為,入世祖廟不建新廟。

於是高廟祭拜劉邦為首的西漢皇帝,而世祖廟則是祭拜以劉秀為首的東漢皇帝。

西漢之時,歷代皇帝都是生前自立廟,人均有分,受人祭祀。是故東漢開創了後世廟制同堂異室、廟中之廟的先河,以至於杜瓊認為不合禮制。不過東漢這個廟制卻可以給蜀漢的帶來借鑑。

劉禪輕咳一聲,說道:“朕之宗統乃承前漢,後漢宗統亦承前漢,兩脈雖承孝景皇帝,但宗統不同。今若以後漢諸帝為先人,將亂宗統之序。況且顯祖皇帝在世,並未言欲以東漢諸帝為先人之事,故我大漢將以前漢諸帝為先人。”

“陛下之意是?”

劉禪沉吟少許,說道:“朕聞人之繼位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之言。今以國論之,亦可有此制。前漢傾覆,後漢中興,此乃父死子繼之國祚傳承;今後漢傾覆,我大漢乃前漢宗統,其為兄,我為弟,當行兄終弟及之事。”

此言一出,杜瓊及諸臣不由張大嘴巴,不由為劉禪的腦洞感覺到驚訝。

“大小宗之事,當如何解決?”裴俊疑惑問道。

杜瓊手持笏板,若有所思地說道:“不如將顯祖皇帝先人,亦遷入孝宣、孝元二帝之下。今後漢諸帝無能,遂由我大漢宗統之主顯祖皇帝,起於幽燕,復興大漢。我大漢上承前漢國祚,為父死子繼;順接後漢國事,兄終弟及。”

“大小宗之難,則無需為憂。又可效後漢之事,新建顯祖廟,與世祖廟、高廟,三廟並立。”

劉禪微微頷首,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裴俊遲疑半響,說道:“啟稟陛下,此禮制並無前事,如此之為,豈不是有違古人禮制。”

劉禪輕笑一聲,說道:“君有見國祚三興乎?非常之時,當為非常之事。循禮治國甚好,但亦需因時而變,豈可拘泥於舊制。”

裴俊退下不語。

諸葛亮微微拱手,說道:“大漢宗統正如陛下所言,華夏記事開始,未有國祚三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