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略(中),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內,諸葛亮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寂靜的廳中迴盪,劉禪專心致志地聽著諸葛亮對大漢未來的戰略規劃。
劉禪瞧著輿圖上的幷州地區,問道:“上丞相之言,莫非是欲以鮮卑軻比能為援,內合南匈奴以為圖謀幷州之計否?”
諸葛亮微微頷首,說道:“正是,不過南匈奴被逆魏監控,為援難也。鮮卑軻比能無法侵擾內郡,只能在外侵擾,我大漢還需自強。況且河東郡乃天下最富裕之郡,人口眾多;逆魏之都洛陽亦在附近,援軍奔走極其方便,故不可小覷。”
忽然,劉禪看著桉几上的輿圖,笑了起來,說道:“鮮卑、匈奴不足為我大漢之用。朕知相父本意也!”
“嗯?”諸葛亮嘴角含笑,輕搖羽扇,說道:“請國家示下。”
劉禪手指在輿圖上快速移動到大河以西,北地、上郡、西河等郡上面,說道:“朕以為相父之意,當是復辟北地、上郡、西河等郡,彷益州南部增設庲降都督一職。平朔方蠻夷,護衛關中,增補關中戶口不足,發牛、馬、金銀、革,以為賦稅,充實大漢軍用物資。或徵調羌胡為兵,用以征戰。”
西漢在關中以北設定朔方刺史部,監督各郡縣情況,其治下郡縣正是北地、上郡、朔方、西河、五原等郡。
諸葛亮很是欣喜,朝著劉禪拱手,說道:“陛下聖明。尚書有云:‘有攸不惟臣,周師東征,君子實玄黃於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今北地、上郡、西河、朔方等七郡百姓正於胡鄉,如居攸國之民,處於水火之中。翹首以待大漢王師復土,救漢民於斯難。”
不過劉禪倒有些遲疑,說道:“雖有七郡,但實際論之,我大漢恐難復七郡之地,西河郡大河以東歸入逆魏境內,朔方、雲中、五原等地久在鮮卑手中。如今恐只有上郡、北地、西河半郡可圖,其地形溝壑縱橫,羌胡、匈奴充斥其間,民風彪悍。”
頓了頓,劉禪又說道:“經歷漢末胡亂之後多郡內遷,恐殘留於當地漢民不多,多是胡人難服於我大漢。而且鮮卑軻比能在河套稱雄,今復郡於其身後,不知其是否會有不滿。是故我大漢若要復辟朔方,當從內至外緩緩圖之。”
劉禪倒也不是不想復辟北地等郡,只是困難重重而已。若是大一統王朝復辟這些地方,並不困難。但對於人少地廣的大漢想要復辟,並不輕鬆,不僅要在這些地方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治理。
一統北方將西域納入統治的曹魏,對這些地方都沒有去復辟,就可窺探其內情一二。
而且就地勢而言,北地、上郡、西河等地大部分位居陝北的黃土高原,地形崎區,山谷縱橫,行軍困難,堪比南中等地。歷史上我黨就在此地安定根據地,可見其地形如何。
當初大漢能收復南中,很大一部分是南中還有大量的漢人百姓,可以作為依仗。而朔方這些地方,失去了有半個世紀之久,想要光復郡縣並治理,都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著大漢。
聞言,諸葛亮沉默半響,說道:“陛下所言復郡之難,臣深以為然。朔方胡人遍地,非良人能以治之。今大漢良士頗多,此正乃其展才之時。今臣以為如發國內豪雄相聚,席捲而北,必能復故土,安定朔方。”
“北地郡沃野千里,水草豐美,阻山帶河,乃新秦中之地。遣文武兼備之徒,以關中、隴右、涼州三地為援。加之河西鮮卑與我大漢交好,復此郡當屬不難。”
說著,諸葛亮從懷中掏出公文遞給劉禪,說道:“至於上郡、西河二郡復土,當屬最為困難之事。昔孝順皇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所調上郡戶籍,轄十城,五千一百六十九戶,人有二萬八千五百九十九人。而兩漢之時,卻有數萬戶匈奴人遷居於此,實乃胡多而漢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