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淹,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也。”

鄧艾面露好奇,問道:“敢問子均兄,江陵其險在何處乎?”

王平指了指江陵輿圖,說道:“江陵城雖堅,但其地勢低窪。周圍有揚、夏水、沮、漳、沱五水環繞,加大江穿行而過,常受洪水之害……此些能為我軍所用。”

聞言,鄧艾頗是驚訝,說道:“將軍之言,當與上丞相書信所說相同,不知從何而來?”

倒不是鄧艾質疑王平的軍事水平,而是王平擔任荊州都督後,一直負責北方對魏戰事。直到近幾月才領命南下,對於江陵周邊地理居然能如此熟悉,可謂是驚人。

王平笑而不語,以手指天。

此舉看得鄧艾滿頭霧水,也不繼續追問,而是從錦囊中取出書信,說道:“上丞相於書信裡言,我軍可掘通沮、漳、沱三水,以淹沒江陵以西之地。屆時土地泥濘,朱然大軍難以西出,我軍趁機向東支援陛下,先破夷陵,再圖南渡大江。”

王平捋著鬍鬚,沒有說作聲,陷入了思考當中。

頓了頓,鄧艾補充說道:“上丞相有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我軍定奪即可,不知將軍如何?”

王平沉吟許久之後,站起身子,沉聲說道:“丞相之策所好,但江陵不拔,我大漢難以盡心****以為不如掘通揚、夏、沮、漳四水,待雨季來臨,以灌江陵。”

“屆時朱然大軍,必死傷慘重,無力西進,且枝江以東,江陵以南土地盡為水澤,吳軍大舟難行,唯小舟可行。至秋季之時,土地盡為澤國,吳人安可行軍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鄧艾不由倒吸一口涼氣,說道:“將軍之策,恐有違人和。若行水淹之策,恐不知多少城內外士民,將會慘死於水難之中。上丞相之策,端是可行,望將軍仔細思量。”

王平挺直腰背,拱手向西行禮,說道:“陛下不以平蠻夷,授於經文,委以重任,拜國大將。豈能以一城性命,而使戰事受阻。若違人和,天可降難於平。關侯亦有水淹于禁之舉,為何你我不可。”

“至於百姓,東吳據江陵以來,遷百姓過江南屯墾。唯有江陵留有吳卒,此乃賊軍,非是良人,我等保城外百姓即可。況且朱然未必不南逃過江,留江陵城於我。”

鄧艾默然不語,江陵城太過難攻。如果僅以諸葛亮的計策確實能夠西進夾擊的目的,但對朱然所部卻無任何影響,他的萬人大軍還在,江陵城也未拔除。

如果按照王平的計策的話,則是不同。如果能水淹江陵城成功,浸泡在城內的朱然所部基本是死傷慘重,基本難以出擊為害。若朱然膽怯,率軍棄城而逃的話,江陵城也基本是不要了,自然也就落入大漢守中。

至於江陵城內士卒百姓的話,朱然領部曲萬人及家卷屯紮江陵,但在戰事起時,部曲的家卷便渡過長江,唯有萬人士卒留守江陵。

鄧艾思量前後,說道:“衛將軍所言有理,城內守雖有萬人,然盡是吳卒。若能破其城,淹其卒,江北盡歸我大漢所有,南渡大江,指日可待。”

說著,鄧艾朝著王平拱手,說道:“可從將軍之言,不過還需書信一封與陛下、上丞相,稟明內情,言唯傷吳卒,城外百姓無事。”

“可!”王平手扶長劍,步行出帳,說道:“傳令全軍,向西急行,遠離泥濘之地,挑選三部可五千人,以供水事。”

“諾!”

(有第三章,但估計要明天早上才能出來。加上這第三章,我明天衝下四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