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域,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掌控。
在宗預上位西域長史後,以熟悉西域內情,讓西域各國保持進貢為上。順便與涼州刺史呂乂配合,整頓商道,便於巴蜀的蜀錦向西域售賣。甚至還向平定荊北的大漢獻上火浣布,以示盛世的來臨。
而劉禪也念著大漢平定西域這麼多年了,加上他本身也是擴張狂魔,閒不下來。便下詔讓宗預返回成都,以為述職,看是否能將西域長史府提為西域都護府,讓大漢深入掌控西域。
宗預在西域輿圖前,指著輿圖上的高昌,說道:“陛下,我西域長史府駐兵有二,一為戊己校尉屯守高昌,西域長史屯守樓蘭,於西域南北兩側,互為犄角掌控西域……”
自東漢以來,無論曹魏、蜀漢,在西域的生產活動,多是軍屯,當地官兵在西域屯田,所產出的糧草基本是作為軍糧用途。而西域士卒基本來自敦煌、武威、酒泉等地百姓服役,按照制度三、五年輪番守邊。
至於高昌、樓蘭的話,高昌是前車師王國舊址,今吐魯番盆地。樓蘭亦是西域小國鄯善,今羅布泊。兩者之地,都是位於絲綢之路的要道上。
劉禪聽著宗預的介紹,問道:“今西域長史駐地鄯善國情況如何?”
西漢傅介子殺樓蘭王,更樓蘭國名為鄯善,大漢並應鄯善國要求駐兵於尹循城,監護西域。
嗯!不得不說西漢霸道,此舉與黴國核平昭和,並在島上駐軍的行為也所差不少。
宗預沉吟少許,回答道:“鄯善國戶二千有餘,口一萬六千三百人,勝兵三千二百十二人。此地沙滷,少田,寄田仰谷旁國。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駝,能作兵,與若羌同。”
頓了頓,宗預補充說道:“自近歲以來,河水改道,敦煌索彥義領兵千人,匯合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士卒3000人,不捨晝夜挖掘河渠,疏通河道,然河水缺水,難以更改。”
塔里木河改道,樓蘭缺水基本是發生在東漢以後的故事,雖有人工阻止,但亦是難以改變天意。若是再過幾十年,樓蘭城也基本會被廢棄。
劉禪踱步一二,說道:“河水改道實乃天意,非人力所能改。不如選地重建新城,如往南遷移,行壯士斷腕之舉,反而能使鄯善復興。”
“新城?”宗預若有所思地都囔一句。
“正是!”劉禪停下腳步,隨意在輿圖南部選了一個位置,說道:“自前漢後,今時西域不復彼時為我大漢所用。今建新城反而是我大漢重回西域,納西域歸附我大漢治下之機。”
“請陛下賜教?”宗預向劉禪拱手請教,說道。
“今河水枯竭,我大漢可與鄯善相談,取國中之地為我大漢新城之所,並用錢財贖買。其若有不從,會可讓戊己校尉進軍。建新城,納鄯善國為我大漢所用,行國道治之,收取賦稅,以足兵糧。”劉禪建議說道。
劉禪指了指輿圖上的鄯善國,說道:“若能有鄯善國之民為基,我大漢則可如前漢,掌握西域,升卿為西域都護,分離於敦煌郡之外。”
“卿以為何如?”
樓蘭在更名鄯善國後,便將國都遷至鄯善,將樓蘭城及民眾讓給了西漢駐紮。而劉禪的計策很簡單,大漢可以藉著與鄯善國談判的理由,修築新城,趁機反客為主,逼迫鄯善國歸附大漢,讓大漢收取賦稅。
而且鄯善國不改其名,實行內地國道制度,降低西域諸國的排斥心理,便於強壯大漢在西域的筋骨。
大漢強健了筋骨,便可如西漢般掌握西域。畢竟為中原王朝苦惱的不就是,一旦發生戰事,需要從內地運送糧草至西域,遙遠的距離,所耗費的糧草、徭役讓農耕王朝難以支撐。
宗預皺著眉毛,沉吟許久後,方才舒緩開來,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或是可行,不過鄯善國王需遷往涼州居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