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八章 巡駐,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合上奏疏,沉吟良久,說道:“大漢民雖不眾,但地域遼闊,巡察頗有不便,不過流官又是必然之事。故不如於各州之上,常駐設州巡御史,州內郡縣,以巡御史下屬巡視督查,不與地方州刺史同也。”
對於劉禪而言,三級治理體系他頗有了解,他在大漢首次確立三級制度之時,心中便有預桉。當時的他將州牧的權利拆分開,一分為行政的刺史,軍事由都督所領。
而如今刺史的權利也是不小,擁有民政,人事,司法,督查的權利,如今加入巡御史,無異於是將監督權分了出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控。至於司法權還需循序漸進剝離,畢竟如今天下仍是沒有平定,地方上還是需要集權,才能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
“何如?”劉禪抬頭看向杜恕,問道。
杜恕思慮少許,躬身說道:“臣以為可從陛下之言,督查一事,還需循序漸進,不可則改。”
劉禪在杜恕的奏疏上批了字,說道:“既無異議,暫行此制,由卿與董卿二人細化。”
“諾!”
待杜恕走後,劉禪吐了口濁氣,御史臺的重啟,或許才是大漢治理天下的開始,日後還有大量的制度改革,並非如此簡單,甚至還會很艱辛。
如果走兩漢的老路採用之前的治理體系,也不是不可。那麼自己所建立的大漢與東漢有所什麼區別,自己也當辜負了自己所學的見識。
果如後世之言,打天下不易,但治天下更難。
未過多久,廖立小步快走而來,說道:“陛下,湘州刺史諸葛喬有報而來。”
劉禪放下了筆,抬頭問道:“何事?”
廖立把巾帛遞了上去,說道:“陛下,伯松來信言,荊州武陵人廖式願為我軍內應,其將於十一月舉事。且我軍細作尋見前長沙安眾縣長吳碭,其於南海郡揭陽縣內,聚眾數千人不降吳,以來二十年矣。吳碭可在十一、十二月,於交州南海郡舉事,以應和吳碭所部。”
“輿圖何在?”劉禪喊道。
侍從取出一份交州的簡要輿圖奉上,廖立趁機上前將其攤開,指著輿圖說道:“廖式所部駐紮在零陵郡南部,臨近臨賀郡。廖式將會於荊交邊界起事,以為內應。”
頓了頓,廖立手指往東南移動至南海郡,說道:“臨賀郡東南便是南海郡,若吳碭起兵。南海郡、臨賀郡將可連為一體,交州北境烽煙相鄰,此起彼伏。”
“若馬庲降從南中出兵至交州,可與廖式、吳碭相互呼應,屆時東吳必將抽調兵力南下,以平定交州之用。而我大漢可率大軍乘勢而下,攻略荊州,內憂外患之下,吳人將自顧不暇。”
說著,廖立越講越興奮,說道:“陛下,天命在我,交州之兵北上,荊州之兵順江而下,我軍一戰滅吳,亦有可能矣!”
自從南陽之戰曹叡病死前線,從而讓大漢拿下荊北,大漢國內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天命在漢。
當時南有東吳,北有曹魏,卻硬生生地給大漢找出一線生機。而且劉禪雖小勝司馬懿,但已無兵進威脅洛陽之勢。就在那時候,曹叡忽然在前線垂危,曹魏不得已要撤軍,從而讓大漢逆轉了戰局。如此情況之下,如何不讓人相信天命在漢呀!
或如此言,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相比於廖立的興奮,劉禪則是更為冷靜些,雙手撐在輿圖上,說道:“慢慢來,平定天下,哪有易事!且曹魏在北,無論是司馬懿或是曹爽都不可能坐視我大漢滅吳,其必會起大兵馳援。”
“若坐視東吳滅亡,我大漢將佔天下三分之二,人、口將與逆魏不相上下,地又廣之。其安能久存,不過是唇亡齒寒也。”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將此訊息速傳至馬忠手上,讓其心中有數。兵入交州之後,可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