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國策(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之奔走。”

“南陽民眾無不欲得大漢治之,昔關羽敗於襄樊,民眾無不恨者。荊北者,魏人南守襄樊,北據武關,西固武當,而宛城空虛。今陛下舉而東出,破武關,南陽可傳檄而定也。”

“東吳者興於孫權,權據有揚楚,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但治荊以來,賦稅苛重,致使百姓困頓,棄子者眾多。歲有叛亂,國常剿之,其乃吳之內禍也。故名雖有荊土,卻失荊人民心。”

“東吳守荊楚,西固夷陵,北守江陵,此二城乃東吳國門。我大漢若得荊北,而吳人慾犯我。我大漢可遣大將順江攻夷陵,又南走漢水取江陵。兩軍相合,若能破敵,荊土可復得也。亦或是東守永安,南固襄樊,亦可使吳人難犯也。”

諸葛亮從多方面,為劉禪分析目前的情況,曹魏雖能稱霸天下,但失去了民心。特別是如此曹魏宗室力量衰弱,而曹叡身體又不好,一旦病死之後,曹魏將會陷入主弱而臣盛的格局,非常容易引發內亂。對於大漢而言,需要執行安撫民心的基本政策,並以軍事為先。

又分析了曹魏在南陽盆地的弱點,由於三面受敵,曹魏需要駐兵在武關、襄樊、武當三地,防守力量薄弱,缺少戰略縱深。大漢只要攻破外圍防線,就可以直插腹地,傳檄而定三郡。

而攻取荊北之後,吳人想要北伐的話。大漢有兩種選擇,如果外界環境允許,可主動發起進攻,攻取荊州。或者是當魏人進攻之時,東吳北犯,大漢可防守永安、襄樊二地,鎖死東吳進攻的方向。

因此根據諸葛亮所言,不難看出明年大漢東出的方向將鎖定在南陽,而非河東。

“上丞相?”黃權遲疑半響,喊道。

黃權後面的話雖沒說,但諸葛亮還是聽出來他的意思,解釋說道:“今歲伐河東失利,魏人必有備。明歲若取南陽,則是乘其不備也。”

黃權嘆了口氣,默默坐回原位。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昔日我大漢欲據荊州,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先帝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以成上丞相之隆中對之勢,嘆之而不能為也。今時大漢能據秦川,而無荊州,是為可惜。故此次我大漢若能據荊北,朕當統西北之眾以攻洛陽,上丞相將益州之軍而攻中原,屆時天下歸一,指日可待也!”

說著,劉禪環視眾人一圈,笑道:“國中多是南陽士人,今取荊北,眾文武當是衣錦還鄉也。”

“陛下英明,此乃臣之本意也。”諸葛亮笑著說道。

“謝陛下~”南陽籍文武士人,躬身應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