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益兵,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來人,賜座。”
陳化坐到榻上,行禮道謝,說道:“今天下三分,三國之中魏人獨強,非一家能獨對之。我大吳若敗亡於逆魏手上,敢問漢主能否勝過逆魏?又能否一統寰宇?今我大吳慘敗,大漢東征亦敗,可見漢吳兩國唇亡齒寒也。”
“此亦是當初漢敗於夷陵,南中大亂,我大吳卻仍與大漢交好之本意。漢亡,吳不能存,吳亡,漢不能獨保。漢主英明臨世,必能明白臣之好意。”
劉禪微微頷首,笑道:“陳卿勿憂,漢吳兩國交好十餘年,共對逆魏,興復天下。今怎會落井下石,不助吳,而助逆魏乎?”
陳化很是冷靜,沒有受劉禪欺騙,反問道:“兩國交好譬猶一家,只是臣出使之時,卻聞大漢江州都督鄧芝向永安更增守衛,此是為何?”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聞言,一向臉厚的劉禪也有些尷尬。當初大漢聽聞東吳大敗的訊息後,鄧芝上疏請求增加永安守軍萬人,一來欲作為東吳的救援,二來根據形勢對東吳進行瓜分。
對於鄧芝的提議,劉禪自無不可,從各益州各郡調遣軍士至永安,漢中士卒也調配往安康郡駐守。
魯芝見狀,冷冷說道:“芝以為貴國益巢湖之戍,我國增白帝之守,皆因時而行,俱不足以相問也。”
陳化臉色一變,回懟說道:“何能相同?我國乃抗魏,貴國乃欲取荊土。”
陳化也不裝了,直接將蜀漢圖謀的心思擺到桌面上討論。
魯芝捋著鬍鬚,嘲諷說道:“陳君心胸何必如此狹隘,我國不過是聞貴國調荊州之卒增巢湖之戍,為作吳之援,特增白帝之守,以備逆魏南下取荊州爾。”
陳化被魯芝所言堵了回去,一臉憤色,說道:“我國西陵及南郡士卒足以自守,多謝貴國關心。”
劉禪盯著階下的陳化,微眯起了眼,說道:“既然如此,不知貴國欲如何讓我國相助乎?”
陳化向劉禪行禮,恭敬說道:“啟稟漢主,增兵守邊之事,未免會令人遐想,是故望漢主三思舉措。至於相助我大吳,臣身為外臣不便多言,陛下可與大漢眾卿商議。”
“陳卿之言,頗是有理,朕自當記下。此次朕聞貴國大敗,輜重摺損頗多,大漢無以相贈,特遺二百匹戰馬與貴國。”劉禪說道。
大漢從東吳身上撈了大量的錢財,這次送二百匹戰馬給孫權,也算是給他的小安慰。
“謝陛下仁德,臣當告退。”陳化感激應道。
待陳化退下之後,劉禪吩咐說道:“吳人雖大敗,但未傷及根本,故荊土仍是牢固,應撤永安五千人至江州,以寬吳人之心。”
“諾!”
向永安增兵不過是在吳人身處危機情況下,大漢做出的應對策略而已。畢竟東吳真被曹魏突破巢湖防線,曹魏大軍出現在長江以南,大漢不早做防備的話,短時間內基本是難以做出反應,只能眼睜睜看著東吳被曹魏蠶食。
如今東吳有意見,又暫時逼退魏人進攻,大漢撤軍也是為了緩和兩國之間的關係,同抗魏人罷了。
(今晚有事,暫且一更,明天三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