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益兵,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興十五年,七月。
夏日成都的天色早就明亮,晨風吹拂而過,驅散殿外眾臣的睏意。剛回國的諸葛亮,並未因戰事不利而神情低落,反而與許久未見的眾臣交談著。
尚書令蔣琬低聲問道:“上丞相不留長安,今倉促回國,所為何事?”
蔣琬少用插手軍事,對於東征事務也自知甚少,所問之意僅是出於關心。
諸葛亮看著前方殿門,答道:“東征戰事不順,我軍受挫於河東,吳國遭遇大敗。眾將士議論紛紛,陛下亦有書信欲重議國策,故回國暫且休息一二。”
隨著東吳的大敗於曹叡手上,今後天下的格局將會發生新的變化。諸葛亮此次回朝,就是為了重新商議大漢日後的大的政策方針。
說著,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定策之後,或許又要率軍東出了,朝中事務還需公琰多多操心。”
蔣琬瞥了眼諸葛亮蒼老的面容,關心說道:“上丞相自領軍以來,日漸滄桑,頗損精力,不如暫且於朝休養一年,於後年東征如何?”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我已老邁,精力遠不如當初。再過一年,不知還能否領軍作戰,今時不我待也,宜需以大事為重。”
“諾!”蔣琬應道。
諸葛亮自從打下關中之後,耗費大量心血治理關中,本就不健壯的身體,又虛了幾分,加上東征統率大軍太過耗費心血,如今他似乎感覺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冬!”
朝議的訊號敲響,眾臣微正衣冠,整齊隊形,大步入殿。
眾臣看著冕旒後的劉禪,跪地呼喊道:“臣等拜見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嘉福永壽~”
“免禮。”
劉禪微微抬手,掃視了一圈,見到幾張熟悉的面孔,說道:“東征辛苦,諸卿多有勞累。今夜,朕於宮中賜宴,以慰籍諸卿。”
諸葛亮代表眾人出列,自謙說道:“臣等不敢,我軍東征徒費軍力,勞而無功,豈敢自言累乎?”
劉禪微動嘴角,語氣溫和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世間安有常勝將軍乎,諸卿無需多憂。”
“多謝陛下仁德。”眾臣應道。
劉禪將目光落到蔣琬身上,問道:“吳國使節接待如何,其此次來訪所為何事?”
蔣琬手持笏板,恭敬答道:“啟稟陛下,臣昨日設宴款待吳使,按其言所說,此次吳國大敗,望我大漢能伸出援手,以助吳國對抗逆魏。”
“哦!”劉禪透過冕旒,澹澹說道:“此次吳人大敗,雖然元氣大傷,但亦未觸及根本,竟然能有此言,非孫權往常所為。”
蔣琬從袖口掏出吳國使者所撰寫的國書,遞了上去,說道:“陛下此乃吳使陳化所寫之疏,其人在殿外,不知陛下是否接見?”
此次吳國出使蜀漢的使者乃陳化,其字元耀,汝南郡人,現任東吳尚書令。劉禪雖沒親自接見,但也是委任了大漢尚書令蔣琬平級接待。
劉禪從黃皓手上接過文書,看了其上所言有物的文章,不由稱奇,說道:“陳化文才了得,兼能以天下大勢論國事,看來吳人有大才者不少。既然如此,宣陳化入殿吧!”
“諾!”
未過多久,只見陳化從殿外從容入內,劉禪上下打量,見其氣質剛毅,身高近八尺,年歲雖長,但依然可感覺到其氣度不凡,令人不由暗自讚歎。
“外臣陳化拜見漢主。”陳化施禮拜道。
劉禪將公文放到桉几上,問道:“吳使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陳化不慌不忙地說道:“啟稟漢主,臣從東南而來,乃是為助救大漢。”
劉禪啞然一笑,說道:“大漢有何憂也?貴軍大敗之後,反倒是貴國恐怕是難以安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