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 水戰,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速度。闌

在江水浪湧激盪,驚濤拍岸間。漢軍戰艦如迎著陽光,船劃破江面,鼓足風帆,帶起陣陣浪花和水花,向著吳人戰艦急駛而去。甲板上計程車卒下扎馬步,拽緊手的船繩,穩住身體,準備迎接即將而來的作戰。

碰撞的那一剎那,在吳人士卒驚恐的眼神中,順江而下的漢軍戰艦帶著強大的衝擊力,瞄上了吳人船側,斜向他們撞擊而來。

“冬!”江面上發出了一聲聲地巨響。

強大的撞擊力下,吳軍士卒摔倒在甲板上,撞得他們頭昏腦漲,或有人直接跌落江面,淹沒在激湧的長江。而在漢軍戰船上,扎穩馬步,抓在船繩的漢軍士卒亦是被巨力帶倒。

緊接著,艦首與船側不斷碰觸摩擦,“卡察!”一聲,吳人艦側上的木牆被漢軍艦船撞得稀碎。吳軍戰艦上一側船槳也被漢軍戰艦撞斷,吳人船隻失去了機動力。

不僅於此,吳人的戰艦在漢軍戰艦後續的作用力下,船體搖晃起來,並迅速向江面傾斜,即將發生了側翻。

不過反應過來的吳人水手在將校的呼喊下,連滾帶爬地站了起來,尋到船側的鉤拒,用盡吃奶的力氣,操作鉤拒試圖與漢軍戰船分離開來。闌

鉤拒乃魯班為楚國所發明,當時楚越交戰。楚國位居上游,越國位於下游,兩國交戰,越國雖逆流而上進攻楚國,但其撤退時卻能夠順流而下,輕易撤退。

楚國為改變這一不利的現象,讓魯班製造鉤拒。鉤拒者,退者鉤之,進者拒之。得此利器,楚國數次擊敗越國水軍,徹底成為南方霸主。

不過漢軍水手又豈能不知,他們端起手中的弓弩射殺前來操作鉤拒的吳軍士卒。雖然艦船上下起伏,但生長於長江流域的漢人士卒,卻能夠精準地射中吳人。

一時間,江面上慘叫聲不絕於耳。

操作鉤拒失敗,船槳又被漢軍艦船撞碎,這艘吳軍戰艦被撞沉了。不過另外一艘吳軍的艦船卻毫不畏懼地迎了過來,使用長杆上的鉤拒連上了大漢的戰艦,使其兩船緊緊連線起來。

“殺!”

吳人士卒手持單刀,舉著盾牌,在晃動的甲板上,如履平地,登上了漢軍艦船,與漢軍士卒搏鬥在一起。闌

最慘烈的接舷戰開始了!

雙方士兵揮舞刀劍廝殺成一團,兩軍戰艦上到處都是刀光劍影,血光迸濺。江面上,戰鼓聲、號角聲,將士的喊殺聲以及受傷士兵的慘號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

不知鏖戰了多久,吳軍艦隊脫離了漢軍戰艦的作戰,順流撤向夷道流域,放棄了在荊門河道的作戰。

甲板上的先鋒趙陽歡聲鼓舞,勒令全軍追擊。

站在虎牙山上觀望戰況的劉禪頗是滿意,不過他的滿意很快被人打斷了。

黃權見吳人撤退,連忙上前,拱手說道:“陛下,請速讓趙陽停止進軍。”闌

“為何?”劉禪驚訝地問道。

“陛下請看!”

劉禪順著黃權的手指望去,居高臨下,只見吳軍夷道水寨內使出了大量的艦船,橫跨長江。緊接著,劉禪抬頭前望,又見對岸上的荊門營寨內大量的投石機佈置完畢。

“命趙陽撤退,不許追擊!”劉禪大喊道。

駛入荊門河道內的趙陽全然不知,拼命地呼喊將士加快速度,追上逃竄的吳軍戰船。

當虎牙山揮動旗幟,示意停止進軍之時,趙陽所部已經在湍急水流的作用下,駛過荊門河道一半。

對岸的投石機將石頭投擲而下,石彈掉入數百米高的懸崖,裹挾著呼嘯的風聲,狠狠地砸入江面。或驚起十幾米高的水花,或將漢軍戰艦砸得稀巴爛。闌

在虎牙山上,大漢君臣似乎都能聽見江面上漢軍水手淒厲的慘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