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擊帗髁瓴,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夜幕降臨,江面被薄霧所籠罩。數百艘戰艦靜靜地停泊在江面上,猶如潛伏於夜色之下蠢蠢欲動的兇獸。其船上的水軍士卒陸續登船,檢查各種器械,各艦完畢後,皆升起明亮的燈籠。闌
江風拂過,桅杆上的燈籠在漆黑的夜幕下晃動,顯得格外耀眼。而艦船上的旗幟也在大風的作用下獵獵作響,拂過士卒的臉龐。
霍弋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江面上不斷升起的燈籠,等候各部傳來的訊息。
戰船作戰白天使用旗幟、金鼓,而在夜幕作戰則需要懸掛燈籠來發布各種軍令。
過了不久,江面上燈籠點點,對映在江面上,猶如天上繁星一般美麗。
“將軍!”視力極佳的望兵,報告道:“諸部皆已經準備完畢。”
鏗鏘一聲,霍弋拔出長劍,直指東面,大聲喊道:“懸掛燈火,全軍出擊。”
“諾!”闌
隨著樓船上懸掛出兵的訊號,數百艘戰艦不約而同地升起船帆,船艙內的水手或搖動船槳,或踩動車輪,順著江水向東而行。
與此同時,長江南岸的負責夜襲荊門營壘的漢軍也早有了動作。
到漢軍水師出發之前,長江南岸的漢軍就開始行動了,王平大步邁出營門。
時入秋夜,荊門山雖晝夜溫差大,但空氣中卻瀰漫著乾燥的氣息,完全不復夏季潮溼的氣息。
夷道(宜都)氣候不同與同經緯度的其他地區,由於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過了長江北部有大巴山脈阻擋,而南部也有綿延不絕的五龍山,因此秋冬季節溫度比其他地方高。加之秋季少雨,光照充足的緣故,因此夷道一旦入秋冬,氣候便甚是乾燥。
這也是為何,陸遜、岑彭這兩位軍事大家能夠以火破敵的外部環境。
故而今日大漢夜襲吳營,又豈會簡單地殺人,不放火燒山那豈不是錯過了天時。闌
營門外,近二萬名漢軍將士,排列得整整齊齊,人人手持刀槍,鬥志昂揚。
傅肜從佇列的中快步走來,拱手稟道:“啟稟衛將軍,我軍將士一萬八千人,將校三十六名,當下已集結完畢。請將軍下令!”
王平躍身上馬,在佇列前馳騁往來。
透過火光映照之下,王平幾乎能夠看清每個人的臉。不過他們的年紀幾乎都在二十好幾到四旬的中青年士卒,他們臉上透露著剛毅,這些人是大漢軍中真正的精銳,亦是大漢的嵴梁骨。
王平駐馬停下,望著各部前的將校,沉聲問道:“火把、硫磺可有準備?”
“已準備周全,皆發到各部將士手裡。”
“我軍的嚮導和斥候準備如何?”闌
“先鋒諸部皆有嚮導,至於斥候已經散到吳軍營壘前,凡遇吳人探子,不留活口。”
“好!”王平揮臂前指,喊道:“人銜枚、馬裹蹄,若有違之,即刻處決。”
“全軍進發!”
“諾!”
隨著軍令下達,戰鼓響起,諸將接令,隨即各部開拔。
夜色深沉之下,各部漢軍士卒人銜枚、馬裹蹄,連會發出聲音的旗幟也被收捲了起來,以免驚動吳人。
王平勒馬登上路旁的高坡,極目遠眺。但見夜幕朦朧之下,諸軍于山林間迤邐穿行,火光稀稀疏疏,佇列絲毫不亂,漸漸沒入黑夜當中。闌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大漢打造的強軍愈發精壯,這些來自巴蜀地區計程車卒證明了他們亦能成為一支開國雄兵,而非李世民口中秦勇蜀懦之徒。
全軍於夜深急行了十餘里,前方來報,發現了吳人設定的哨卡。王平勒令全軍原地稍等,片刻之後,便有斥候催馬回報,先鋒李騫已經斬殺吳人哨兵,可以繼續前行。
全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