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雞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229年,魏帝曹叡太和三年,六月,雒陽。

時入夏季,天氣炎熱,雒陽甚是陰涼。

四月,元城王曹禮病死,曹叡不得不強忍的悲痛,處理完自己兒子的喪事。

或許老天爺對於這個大魏天子並不厚愛,在元城王曹禮病死後不久,六月曹叡另外一個兒子繁陽王曹穆病重。

再緊接著就是伐蜀大軍失利,郭淮兩萬大軍戰敗,折損士卒萬餘人;費耀戰死,七千大軍投降;夏侯儒萬人被破,折損士卒近半。加上其他路士卒戰鬥減員折損。總計投降、傷亡魏軍士卒近三萬人,還折損一名上將費耀。

這一系列的打擊對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大魏天子來說十分沉重,心力交瘁與重壓之下,年紀輕輕的曹叡,鬢角便有銀絲。

曹叡強撐的精神,望著階下眾人,問道:“諸位也知大司馬伐蜀不利,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陳群手持笏板,出列正色,說道:“西蜀有備,發十萬之兵防守各地,又遣良將御之。我大魏看似兵多,實則不然,數道齊進,易被他等分兵抵禦。如今戰事不利,不如班師回朝,再行商議。”

曹叡微微蹙眉,顯然不太喜歡陳群這般回答,繼續問道:“增兵如何?”

陳群抬眼看著曹叡,勸諫說道:“臣雖不懂兵事,但臣亦知道如今折損士卒近三萬人,傾覆一州之兵,折損上將費耀。我大魏已傷筋動骨,若繼續徵發士卒,恐難以為繼,望陛下三思。”

劉放也站出來,手拿笏板,恭敬說道:“陛下,且聽臣一言,昔武帝南征漢中,奪取漢中亦難久守,況且如今西蜀有備,連退我諸路大軍,兵鋒正盛,敢問此時如何能下?”

“後漢光武遠擊隴西隗囂,被阻隴山甚久,若非有來歙相助,隴右又如何能急下乎,今我大魏來歙卻不知遠在何方。驃騎將軍舉五萬之眾,還被諸葛亮阻於魏興郡,若繼續徵發大軍,則陸遜必至也。陸遜至,則荊州危矣!”

劉放看著笏板上重要詞語,苦口婆心地說道。

“涼州刺史郭淮兵敗湟中,致使涼州動盪。蜀將魏延攻克西平郡,虎視眈眈金城郡,今涼州傾覆在即。我大魏應先救涼州,穩固荊州,再行商議後續伐蜀之事!”

劉放,字子棄,涿郡方城人,任中書監,加散騎常侍,同中書令孫資一同掌握機密,曹魏詔書皆是其所寫。

聞言,曹叡也有些清醒過來,此時救涼重於攻隴,若涼州再被奪,大魏聲望、局勢都會特別危險。

西蜀奪涼州,北可和鮮卑,西通西域,居高臨下虎視關中。屆時曹魏與西蜀戰場局勢將徹底逆轉,曹魏會被西蜀大軍死死地壓在關中,無法進攻,只能防守。

曹叡透過冕旒,頷首說道:“子棄(劉放字)所言有理,朕險些釀成大錯!不知諸位以為涼州之事,應當如何為之?”

劉放瞄著階上的曹叡,說道:“陛下,救涼之事,臣以為因先調換涼州刺史郭淮,換合適能臣守之。”

聽聞更換郭淮,曹叡不禁蹙眉,郭淮先是身為雍州刺史,失守隴右;現又湟水戰敗,致使涼州傾覆,確實應當調換,挑選能臣任職。

只是郭淮為大司馬心腹,去年所獻涼州策也是頗有稱道之處,將其貶斥,可惜其才也!

在旁沉默的楊阜,連忙出言說道:“陛下且不可調換郭刺史,涼州刺史知曉西北地理,深得胡心,此次戰敗不過失誤也,可稍作斥責,讓其將功贖罪即可。”

劉放搖了搖頭,恭敬說道:“郭刺史雖屢立戰功,知曉西北局勢,但勿忘郭刺史身負守土之責。郭刺史先失隴右,再兵敗湟中,令魏延佔西平郡,導致涼州傾覆,若不貶斥,何以令人信服。況且此戰兵敗乃是戰之過也!”

劉放所言不假,此次伐蜀,必須尋找責任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