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端門複試,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選試。

得願的閻宇以自己出身荊州士人的優勢,比其他益州士人更為知曉當今天子與上丞相治國所重何家思想。

唯法家爾,法家又以何為重,齊法家也!

閻宇信心滿滿,提筆下文,埋頭於題海之中。

劉禪見覆試開始,起身背手,漫步在考場之中,唯恐驚動考生。

劉禪低頭看著左手側士子的試卷,一眼望去,見是儒學科,便知曉其大概是巴蜀人士。

荊州士人多考文吏科,巴蜀士人多考儒學科。

這並非巧合,乃是劉禪與諸葛亮設計之初便想到的。

巴蜀之地多崇尚今文經學,如秦宓、杜瓊、周群等老一批的巴蜀士人多習今文經學,當然少部分年輕學子不喜今文,特意遠道而出蜀,向荊州、關中學習古文經文。

嗯!劉禪自己的好友譙周便是三國古文、今文經學集大成者。

而外來的老劉及荊州士人很多都是學古文經學,如二爺關羽所治學的春秋,便是古文經學;丞相諸葛亮也是古文經學學者,包括老劉與劉禪自己也都是古文經學愛好者。

巴蜀士人不太喜歡荊州外來人也能夠理解,統治階級治理、治學理念與大部分巴蜀士人產生不匹配,兩者之間無異於產生割裂。

老劉去世後,劉禪登基以來,不斷地緩和這種緊張的關係。

第一、劉禪設立武擔學宮,拉攏今文經學學者入駐,也同時給予巴蜀士子接觸古文經學學者的機會。

第二、推出陽嘉新制,擴大舉孝廉人數,讓蜀地士子參加考試。

畢竟考試無異於是最好逼迫士子接受不同思想的方法,讓其認同與瞭解統治階級的思想觀念。

但是為保證政策更好地實施,選試兩科中。劉禪特意給巴蜀士子留條路,儒學科以今文經學為主,古文為輔,又夾著點齊法家思想,讓其成為巴蜀士子首選科目。

而文吏科毫無疑問地設計成為荊州士人或少部分巴蜀士人首選科目。

劉禪站了一會,見巴蜀士子所言空洞,心中暗自搖頭。便繼續往前走,一路希望發掘有才之人,而看至一士子卷子時,劉禪突然止住腳步,認真檢視其內容。

閻宇正準備提筆答題之時,方才發覺案旁有一人看著自己的卷子,抬頭相看,瞬間愣住,大漢天子!

閻宇一驚,腦海一片空白,不知是否需要行禮,瞬間呆滯住了。

劉禪見狀,上手移動試卷,檢視其姓名。

見其乃是閻宇,劉禪愕然半響,隨後輕輕一笑,背手離去。

篳趣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