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自絕,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帝劉禪建興六年,秋,成都。

離諸葛瑾訪漢也已經過去三月,成都附近又開始秋收,城外處處皆是忙碌的景象,秋風襲來,稻浪起伏,頓時稻香四溢。

大漢地處四川盆地,長江中上游,水稻一年兩熟,每年在農曆6月,農曆9月豐收。是故北伐隴右之時,便挑選冬日征伐,不廢農事。

即便劉禪號稱‘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支援北伐,但相比耗時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不到半年的戰事並沒有耽擱百姓生活,只是導致季漢的府庫空虛而已。

許久未入田地的劉禪又赴武擔山收割水稻,以作表率。劉禪登基之後,事務繁忙,田地大部分時間是由宮中官吏、侍從負責打理。

劉禪身襲布衣,頭戴斗笠,腳穿靴鞋,手拿鐮刀,彎腰割稻。附近侍中關興、郭攸之、駙馬都尉諸葛喬也在一旁盡心勞作,一幅明君賢臣之圖襲面而來。

劉禪時不時擦拭頭上的汗水,抬頭觀望今日辛勤勞作的成果。

“陛下,後將軍求見!”侍從在田邊稟告道。

劉禪聞言,眼神稍微抬了一下,順著刺眼的陽光望去,一位老者在田壟之上恭候著。

劉禪並無所動,低頭繼續收割水稻,彷彿眼中只有稻子一樣。

被晾在一邊的劉琰見此狀,心頭卻是一沉,低聲問向侍從,說道:“不知陛下召我何事?”

侍從低垂眼眸,面露謙卑,答道:“國家大事,奴婢如何能知!”

劉琰輕哼一聲,心中思慮良久,不解當今天子何意?

他雖在朝廷內擔任重職,但只不過是吉祥物,劉禪可從來沒有單獨召見過他。

而且隨著劉禪登基日久,所行之事,令人多有敬重,士人稱讚。加之隴右大捷,朝中大臣對此更是恭敬有加,心裡本就忐忑不安的劉琰,見劉禪如此冷淡的態度,更是有些惶恐了。

劉琰只得曬著太陽,在田壟之上,為防止弄髒自己的錦衣玉袍,還特意尋找乾淨之處,在旁靜靜等候。

別看大漢盛產蜀錦,但諸葛亮卻嚴厲禁止奢侈品蜀錦在蜀地大規模流通,杜絕大漢形成奢靡之風。

大漢的蜀錦往往是官府售賣,以賞賜蠻夷大姓為主。即便前些日子,大漢以蜀錦為獎賞北伐士卒,但往往大部分將士又會與東吳商人售賣,交換物資。

但劉琰卻經常違反此舉,出行高調,車馬服飾飲食奢侈豪華無比,一度有違劉禪與諸葛亮強調的簡樸、清廉風氣。

但因為劉琰是元從之臣,又是遠支宗親,在朝中諸葛亮、劉禪二人都有厚待,在朝中地位僅僅只次於諸葛亮。

劉禪也不願多生他事,便經常讓董允、費禕勸告,但沒想到劉琰我行我素,毫不放在心上,變本加厲。

這些年中,劉琰依仗身份,私底下在民間與官吏勾結,侵佔私人田地,導致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已逼上樑上,造反山林。

劉琰刨大漢的根基的舉動無疑觸怒到劉禪,決定整頓大漢朝廷的風氣。而整頓風氣,首先就從天子宗親開始,以儆效尤。

一刻之後,劉禪忙完手中事情,前往田隴接見劉琰,由於水田格外黏腳,不得不一淺一深地在水田中跋涉。

“臣後將軍劉琰,拜見陛下!”劉琰上前恭敬著,行禮說道。

劉禪將手上泥土,抹在衣服上,走到田畔上鋪陳的草蓆坐下,說道:“免禮!”

“不知陛下召見老臣,有何吩咐?”劉禪冷淡的表現,讓劉琰愈加恭敬。

劉禪拿起水袋暢飲一口,手指前方,問道:“不知後將軍可做過田間之事乎?”

劉琰不解劉禪目的,便隱晦提及自己資歷與老劉的關係,欲和劉禪拉近一下關係,說道:“年輕之時,老臣在豫州尚有勞作。直到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