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兵權,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宮殿之中,劉禪望著遠去的李嚴身影,心中多有感觸。
李嚴為人與才能,老劉是知曉的,是故才想以託孤大臣的厚待,將其收心,留給自己兒子與諸葛亮使用。
但誰也沒想到,李嚴自從沒有感恩,而是多有不滿,經常以託孤大臣的身份拉攏官吏,企圖往上爬。
而諸葛亮知曉李嚴為人,也只能試圖緩和二人關係,而很難在李嚴無過錯情況下進行處罰,畢竟諸葛亮是臣而不是君。
前世諸葛亮從來沒有擁有過,或者建立過獨立於季漢的政治官僚體制便是這個原因。
諸葛亮治國僅僅只能代表一部分統治勢力,或者確切地說僅僅是荊襄勢力的代表,無法取代蜀漢劉姓的權威。篳趣閣
是故前世諸葛亮治蜀,因為無法上升到君主的層次,沒有能力完全調動蜀漢各勢力。這也導致諸葛亮在用人上多有過失,前有馬謖失街亭,後有李嚴糧草之失。
而此時屏風後傳來一陣腳步聲,諸葛亮現身而出,向劉禪微微行禮。
劉禪指著座位,緩緩說道:“相父請坐!”
因劉禪接待李嚴,特意讓諸葛亮一早躲在屏風後,聽二人對話。先前接待董允之時,諸葛亮便在了。
此時宮殿中寂靜無比,唯有劉禪與諸葛亮二人。
劉禪情緒有些低沉,自以為前些年敲打過李嚴,會改變結局,也自信滿滿地以為能像老劉一樣用好李嚴。
但卻不想輕輕一試李嚴,他自私之心,顯露無疑,根本難為託孤大臣,而且放任他繼續胡作非為,必然會釀成大的災禍。
耳邊不由響起老劉託孤之時的言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李嚴此人,若你都用不好,你又如何能匡扶天下,治理大漢乎!’
諸葛亮注視著階上自己的弟子,微微嘆息一聲。
劉禪很快地收斂情緒,將目光落到諸葛亮身上,說道:“相父以為該如何處置李正方乎?”
諸葛亮撫須嘆息,說道:“孝起(陳震)出使東吳前,曾向臣進言說道:‘正方腹中有鱗甲,鄉人們都以為他不可接近。臣以為如此奸詐之人,不去惹怒即可,沒想到其人,竟然如此自私自利,不思為國盡忠。”
“至於如何處置李正方,陛下可斟酌再三行事。”諸葛亮遲疑半響,不願給劉禪意見,說道。
劉禪閉眼沉思,輕敲桌案,說道:“朕欲收其兵權,罷其都督一職,回撥中央為官,防止勾結外臣,欲圖不軌。”
諸葛亮望著有些失禮的劉禪,說道:“李嚴於地方根基頗深,又常收將校之心,還需緩緩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劉禪睜開雙眼,上揚嘴角,冷笑道:“相父放心,朕已有對策。”
劉禪看向諸葛亮,正色說道:“過些時日,李嚴率江州大軍前往漢中。朕欲命趙老將軍升任衛將軍,奪李嚴兵權,留於漢中。”
“朕再命鄧伯苗(鄧芝)為江州副都督,以平定巴地蠻夷為由,前往江州。伯苗為人性格正直,體恤士卒,一心為國,可接穩定江州局勢。伯苗直屬朝廷,有奏事之權,不聽李正方調遣。”
“如此一來,李正方軍權被罷,雖名為江州都督,但留於漢中,鞭長莫及,如何能管轄江州之事。其中李豐手下又無士卒,不足為慮。伯苗可率五千士卒前往江州,讓李豐與其交接權柄。”劉禪沉聲說道。
“此事過後,封李嚴為大司農入朝理政,其子從政理事即可。若李嚴再犯過錯者,按律處置即可。”劉禪冷聲說道。
諸葛亮暗自點頭,劉禪安排妥當。李嚴所依仗不過手上兵權,一旦兵權被奪,如何能生動亂,而且又將李嚴留於漢中,他無暇顧及江州之事。
此時江州地方空虛,鄧芝率五千大軍入江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