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君臣問答,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垂首沉吟良久,抬頭看了看天子,說道:“陛下,用兵之道,順天利、因良時、依民意,有此三者可取勝也!”
“天利具備,而良時不備,此逆時也;良時具備,而天利不備,此乃逆天;天利、良時皆備,而民意不服,則為逆民。今天利、良時、民意皆備,文長此次出征可取勝也,即便不能勝也可安全歸來。”
“河湟谷地小道眾多,文長有嚮導在前,谷地地利皆諳熟於胸,此乃天利備也;如今曹魏西平郡空虛,大軍集結金城郡,我大漢知其計策,而逆魏不知我大漢計策,敵明我暗,此良時備也;伯約交好羌人,深得羌心,隴右大姓可為我大漢之用,此乃得民意。”
諸葛亮手持羽扇,侃侃而談,講述用兵之道。
“不知陛下還有何可疑慮也?”
“郭淮亦是良將,我恐文長取勝頗難。”劉禪糾結半響,最後問道。
諸葛亮哈哈一笑,問道:“不知陛下以為文長可為良將否?”
“文長可為良將!”劉禪點頭答道。
“陛下,用兵之道,愚者克智,此不為常理也;智者可克愚者,此乃常理也;智者克智者,因善用良機,方可擊潰。郭伯濟、魏文長此皆乃軍中良將、智者,文長想要取勝,需善用良機,方才可行。”
諸葛亮看著劉禪,正色說道。
“而良機就在亮剛剛所說,天利、良時、民意三者之中。不知陛下還有可憂否?”
劉禪微微搖頭,心中安定,感慨笑道:“相父所言震耳欲聾,朕心中疑惑解也!不知相父準備以誰為援,助文長一臂之力。”
諸葛亮沉吟片刻,探頭說道:“臣以為前將軍(吳懿)可為援,以文長為主帥,前將軍為副將。”
“前將軍!前將軍!”劉禪嘴裡嘟囔道。
“正是,前將軍雖官高於文長,但前將軍為人泛愛,平易近人,願暫居文長之下。前將軍官職高於文長,也可制約和平衡軍中關係,防止文長極端行事。”諸葛亮說道。
劉禪點點頭,同意諸葛亮的看法,不過還是隱約感覺不妥。
吳懿為前將軍,魏延鎮西將軍,低吳懿一頭。按照常理而言,沒有吳懿肯定是不甘願居魏延之下,但吳懿卻為人不同。
吳懿乃大漢外戚,別看他作戰勇猛,為人高勁。但是吳懿泛愛,平易近人,為人又顧全大局,讓他委屈一下,特意協助魏延,也不是不可為的。
不過劉禪也是有所思考,擺了擺手,豪爽說道:“朕以為可特進文長為左將軍,再調前將軍為文長所轄。”
“陛下英明!”諸葛亮應道。
“等車騎將軍至漢中,再與他商議下。確認無誤後,便依今日安排行事。”劉禪笑道。
(我大胡建喜提航母,恭喜江蘇核動力。跳過江蘇,是不是五通真要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