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改制,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著,劉禪從身後的竹簡、巾帛公文堆中拿出之前所寫的關於田制的相關內容,遞給諸葛亮。
諸葛亮接過巾帛,開啟翻開看起來,看至開頭之處,有些驚歎的抬頭看了眼劉禪,隨即低頭仔細閱讀起來。
劉禪則是端起茶盞,品嚐起茶水而來,等待諸葛亮閱讀完畢。
半響之後,諸葛亮合上巾帛,沉吟良久,感嘆說道:“啟稟陛下,此田畝流傳關係實乃精彩之妙。若能推行,律令不廢,百年之後,大漢百姓亦有田可耕之。今朝推行此法,不奪豪強、大姓之田不會過激,他等亦不過抱怨而已。”
劉禪放下茶盞,看向諸葛亮說道:“此策還需細化,可結合百姓限田之策,一併為之。不過對於奴婢之言,朕尚有顧慮,益州大姓、豪強奴僕眾多,不知應如何為之。”
頓了頓,劉禪補充說道:“隴右、涼州此二地,百姓甚是稀少。休昭以為可效後漢光武下詔釋放奴婢,充實涼、隴人口。”
諸葛亮沉思少許,搖頭說道:“下詔釋奴杯水車薪而已,大漢若不強奪奴隸,下詔所釋之奴,不過垂垂老者而已,能有何用。故臣以為不僅要限田,或許可限奴,亦或可推行田制之時,行相應政策。”
諸葛亮看向劉禪,拱手行禮說道。
“請陛下放心,臣在高平之時,多有常思此些事務,就逆魏而言,我大漢無論官職、田制尚有不足。故填充隴右人口一事,請交予老臣。至於詳細田制、官體之二事奏疏,老臣還在思慮當中,過些時日應會上呈於陛下,以供陛下批閱,共商大漢政策。”
諸葛亮在得到劉禪的限田之議前,面見徐庶的時候,聊及漢魏兩國,就有比較漢魏兩國體系,並進行反思。相比於劉禪而言,諸葛亮更瞭解這個自己一手搭建起來的體系。
這個體系說成國家的話,稍有不足,準確描寫的話可以說是為北伐服務的戰爭機器。如今這幾年北伐戰事順利,故在高平城時,諸葛亮靜心思考大漢的體系如何最佳化。
比如大漢體系中上層高官少,而中層官吏甚多,其原因就是當時荊州丟失,諸葛亮為安撫人心,也把大漢這個爛攤子整得像一個國家。就把益州諸郡進行細分,廣漢郡就分出東廣漢及廣漢郡二郡,巴郡屬國都尉分出涪陵郡,南中五郡變成南中七郡。
從東漢的12個郡擴張到21個郡(除去已經劃入秦州的漢中郡),諸葛亮當時新設立了這麼多個郡,當時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促進地方發展、安撫南中;另一方面就是虛張聲勢,滿足龐大官僚體系的需求。
畢竟一個小小的益州,先後湧入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劉焉父子時期的東州派,老劉入蜀的元老派、荊州派,再加上益州的本土派,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行政區劃,哪裡來的那麼多崗位可以提供。
聞言,劉禪點了點頭,神情肅然地向前拱手,說道:“還有勞相父治國、改制,以興我大漢基業。”
“老臣惶恐!”諸葛亮連忙回禮,態度恭敬,不敢逾越。
“啟稟陛下,宴會將啟。”黃皓在門外喊道。
劉禪握住諸葛亮的手,沉聲說道:“請相父與朕同往,勿要推辭!”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