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九章 限田之因,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外,諸葛亮在黃皓的恭迎下提著衣襬緩步上梯,行至殿門,脫履,又將三角襪脫下,赤裸著雙腳,踩在毛毯上,步行入屋。
而劉禪此時正在燈盞前焚燒巾帛,巾帛燃燒,映得他臉映紅光。
“臣諸葛亮拜見陛下,願陛下萬年,樂哉未央!”諸葛亮伏首叩地,喊道。
劉禪面露喜色,抖了抖手上的將要燃燒殆盡的巾帛,連忙上前扶起諸葛亮,說道:“相父遠赴西北,征戰沙場,功績卓著,縱觀兩漢亦無人能及。此番功返,過些時日隨朕,前往先帝廟,告其此戰果,以祭先帝之靈。”
“諾!”
諸葛亮鼻尖微酸,好似先帝永安託孤就在數日之前,不過其間心酸卻常人難知。
劉禪握著諸葛亮的手臂,上榻入座,並讓宮娥奉茶。
諸葛亮看著燃燒殆盡的巾帛,問道:“不知,陛下是在……?”
劉禪輕笑一聲,說道:“此乃相父戰前所寫託付後事之信。”
諸葛亮愕然,望向劉禪,二人相視一笑,其間密事無人知曉。
劉禪端起茶盞,手心感受著茶水的溫熱,沉吟說道:“相父,此次北伐雖得涼州,但連連大戰,百姓亦是困頓,朕回行訪農頗為感觸。故朕以為今歲以後數年間,可以休養生息,屯兵蓄糧草為上,待隴右大治之後,屆時亦可討伐關中。”
諸葛亮微微頷首,臉色肅然,說道:“陛下所言不虛,連續三年征戰,府庫空虛,將士折損甚多。就光此次北伐涼州,各部士卒或戰死,或水土不服,或受寒,共計折損近八千有餘。三年大戰下來,我大漢士卒死傷近二萬人,對我大漢而言亦是傷筋動骨。”
大漢打了三次戰,一次北伐隴右、一場防禦戰、一次北伐涼州。
北伐隴右對大漢損失不大,但所得頗豐。不僅是在新闢一州,復七郡,得民二十餘萬。重點還是為大漢開啟一扇新世界的門,獲得興復大漢的希望,第一次北伐可以說是獲利最大。
曹真伐蜀則是讓大漢在西北上取得優勢,北伐隴右可以說大漢在地理上取得優勢,而此戰將是徹底改變漢魏在西北的軍事力量對比。
北伐涼州打得最長,近一年時間。不過此戰卻是最虧的,涼州民不過十萬,地廣人稀,大姓遍地,治理難度甚大。而大漢損耗頗多,首先折損八千人左右的益州士卒,涼州方面對百姓十抽一才能補充得上,不過大漢根本不可能這麼做,而且大漢往年積攢的糧草都拿了出來,糧草府庫為之空虛。
雖是如此,但涼州光復亦可有稱道,那就是為大漢解除後顧之憂。大漢完全掌握西北戰爭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下次便可多路其出一同發兵,攻打關中。大漢也可以放心地治理隴右,不用擔心曹魏從涼州方向南下襲擾。
說著,諸葛亮撫須思量,說道:“此戰後,逆魏大軍將龜縮關中,固守城池。故按臣估算,我大漢若無三至五載時間,用以繼續糧草、招募士卒,恐怕難以出兵關中。即便出兵關中,恐亦會因糧草不足而退兵。”
劉禪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況且隴右雖納入大漢近兩年,但連年大戰卻無法深入治理。今歲之後,隴右、涼州將是大治之時。”
“季常(馬良)、季陽(呂乂)二人為一方刺史,治政皆有可稱道之處。臣北伐涼州之時,有賴季常籌集軍糧轉運。今歲之後,陛下若要行限田之策亦可。”
頓了頓,諸葛亮補充說道:“陛下所言限田之策,在下與潘司直商議後,以為師丹所上奏之言,頗有不足,王侯、官、兵、民當有分別,不應一概論之。故臣以為,可先以官職俸祿以分官吏田畝之限。”
“而士卒將士以二十等爵制,來限田畝多寡。若將帥者官爵限田不同,取其間高者限之。違律者則沒入府庫,以儆效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